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两会专刊

03版:两会专刊

04版:两会专刊

05版:两会专刊

06版:两会专刊

07版:两会专刊

08版:两会专刊

09版:两会专刊

10版:两会专刊

11版:两会专刊

12版:两会专刊

13版:两会专刊

14版:两会专刊

15版:两会专刊

16版:两会专刊

17版:两会专刊

18版:两会专刊

19版:两会专刊

20版:两会专刊

21版:两会专刊

22版:两会专刊

23版:两会专刊

24版:两会专刊

返回 2025年01月07日

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 续写陆港蓝村和美画卷

新即墨      2025年01月07日     

新即墨2025年01月07日14版面


  游客在桃源河谷采摘葡萄。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联动U谷陆港青铁。

  蓝村街道壮武村“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

  青岛百联奥特莱斯。
  2024年以来,陆港蓝村紧紧锚定做强现代优势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等重大任务,持续“加速”“加力”“加温”,不断为即墨“西翼”腾飞和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产业升级再“加速”

  传统产业做强。以青岛云路先进材料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2024年预计产值突破40亿元,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先后荣获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先进中小企业等称号。青岛成信马达有限公司获评青岛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024年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远销亚欧美非。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服装百强企业,中国针织行业30强。
  新兴产业做大。商贸物流产业成效显著,青岛港即墨港区获批上期所氧化铝和纸浆期货交割库资质。华骏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第三批综合货运枢纽、平急两用城郊大仓项目,成为全国百强物流企业。即发获批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中道食材申报青岛市跨境电商优秀服务商、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生鲜电商孵化基地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省六大类电商云仓项目。百联奥特莱斯全年人流量、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双增长”。
  产业培育做优。聚焦项目建设,主动跟踪服务,全力以赴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2024年18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全部竣工(投产),万吨级带材生产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非晶合金薄带产能突破十万吨,建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产销量居全球首位。聚焦新材料、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链,拓增量、挖存量,不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全力推进“全生命周期”评估项目,新签约轨道交通精密配件智能制造等过亿元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43亿元。
  产业配套做好。2024年新改扩建道路及园区相关配套工程15余项,“内联外通”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实施蓝村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建成我区首个预制舱结构变电站。开通首条即墨西部通往青岛市区的4206公交线路,企业职工、群众出行更便利。近三年新修建泉悦公园等公园6处,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实现村村全覆盖,年均增绿补绿1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品质、产业配套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再“加力”

  链条辐射,品牌带动。结合搭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乡镇延包试点“双国家级试点”以及青岛市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特色街道发展机遇,以党组织领办共富公司和合作社、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支点,拓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新六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近年来,43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获评区级至国家级示范称号。持续放大“桃源稻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品牌效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规划环挪城水库蔬菜生产核心区,累计建成占地3000余亩的蔬菜大棚2000余个,配齐冷风库等必要设施,初步形成蔬菜“种、储、销”一体化、链条化经营体系,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成效显著。
  科技引路,绿色发展。以打造“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为契机,全面推广“五良融合”绿色增粮生产技术,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等项目资金,逐步推进“六化”同步,全面实现良种覆盖、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等“七个百分之百”,打造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春秋永旺合作社小麦测产每亩835公斤,提前实现“吨半粮”目标,成功迎接农业农村部和省、市观摩。
  内畅外联,主动融青。结合青岛主城区扩容扩能安排,着力打造“15+20+30”内畅外联、高效快捷交通网络,实施鳌东路等40余条道路改建拓宽的“动脉提升”工程。推进G309二期、李王路北延、站前街西通等跨区域联通工程,促进与主城区、胶州市融合互联,提高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素流动性和资源富集度。以青岛百联奥特莱斯广场为“圆心”,打造新零售片区8条道路及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推动区域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基层治理再“加温”

  民生服务更“温情”。投资2200万元完成蓝村中心小学扩建工程。深入推进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为群众提供三甲医院的专家诊疗服务。为辖区90名失能、半失能低保人员提供居家服务。投资新建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蓝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青岛市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
  矛盾化解更“温润”。依托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启用党建服务中心、综治大厅等基层治理平台载体,健全完善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调处机制,推广基层治理服务工作机制省级试点应用场景,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诉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人居环境更“温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环卫一体化及农村生活污水改造等工作,被评为青岛市垃圾分类先进示范镇街。实施河道综合整治以及济青高速、铁路沿线绿化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未来,陆港蓝村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打头阵、当先锋”工作部署要求,锚定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现代化陆港蓝村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以拼搏进取、实干为先的精气神和攻坚力,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田义 徐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