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两会专刊

03版:两会专刊

04版:两会专刊

05版:两会专刊

06版:两会专刊

07版:两会专刊

08版:两会专刊

09版:两会专刊

10版:两会专刊

11版:两会专刊

12版:两会专刊

13版:两会专刊

14版:两会专刊

15版:两会专刊

16版:两会专刊

17版:两会专刊

18版:两会专刊

19版:两会专刊

20版:两会专刊

21版:两会专刊

22版:两会专刊

23版:两会专刊

24版:两会专刊

返回 2025年01月07日

“五线”发力 打造“和谐教育”品牌

新即墨      2025年01月07日     

新即墨2025年01月07日11版面


  学生参加趣味运动会。

  新岗教师宣誓。

  新建即墨四中。

  组织学校参加第20届全民运动会开幕式。

  课堂交流。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教育体育局深入落实教育“一四十百”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和谐教育”品牌建设,全面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域统筹推进即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实绩实效交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树牢政治高线,管党治教更有法度
  成立即墨区党委和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专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落实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等五项制度。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网络研修等方式,组织教育体育系统5600余名党员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加强党建品牌建设,组织开展星级支部争创活动,2所学校获评青岛市“一校一品”党建示范校,40个基层学校党组织荣获即墨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完成40项问题整改,建立7项食堂管理制度,确保问题整治立行立改、见行见效。

  筑牢校建基线,硬件保障更有力度
  加快推进高中、中职学段重点项目建设,即墨一中完成地下通道建设,将新老校区连为一体;即墨四中整体迁入龙山新校区,实现城区化办学;龙泉中学一期工程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职业教育园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开展寄宿制初中建设试点,在龙山街道创办实验学校东部分校,聚力打造公办寄宿制初中的“样板”。启用桃源小学、数字装备园实验小学、移风店太祉庄幼儿园等7处学校、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4000余个。对创智实验学校等6所局属学校实施校舍改造,挖潜学位近2000个,有效化解小学入学小高峰,确保秋季学期平稳顺利开学。撤并19处小规模学校和64处小规模幼儿园,城乡办学条件全面优化。

  守牢师德红线,队伍建设更有效度
  全面实施清风工程和清源工程,有效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强化教师职业操守。健全多层次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菁英计划”等区级专项培训10余次,举办全学科、全学段间公开课、交流课等各类教研活动20余项,持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我区18名干部教师被评为青岛名师、名校长,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按照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原则,加大教师招聘补充力度,选聘全国“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58人、国家公费师范生20人、省属公费师范生85人、青岛市属公费师范生8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3名中小学、幼儿教师,安置省优秀退役运动员6人。统筹谋划城乡间、校际间、学段间教师调配交流工作,交流轮岗865人,有力保障新学期师资需求,提升师资配置效益。

  把牢育人主线,品质提升更有高度
  2024年高考在连续创优的基础上再创佳绩,综合成绩稳居省市前列,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坚持德育为先,稳步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举办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活动,形成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87名教师获评青岛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广泛实施“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汇演和中小学生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提升。深入推进体教融合,19所学校成为山东省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我区在青岛市拳击锦标赛获得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青岛市第三十四届市长杯足球赛获得初中女子组冠军。

  兜牢民生底线,教育服务更有温度
  加快推进“两县”创建进程,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60.9%,优质园占比提高至89.4%;一校一策研究化解“大校额”等问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基本完成。全面排查摸底“保交楼”及延期交付楼盘数量、群众入学需求等情况,对530余名业主子女放宽入学政策。发放助学金及免学费2400万元,保障家庭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区特教中心通过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达标验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率达100%,4所学校获评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新增36处对外开放操场,建成25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1处国民体质监测站,举办第20届全民运动会、蓝谷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40余场,满足市民健身锻炼需求。累计投入资金近700万元,补助57所小规模学校食堂,惠及1.7万余名农村学生。开展规范化食堂达标、星级食堂创建,保障师生饮食健康,42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6所学校食堂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2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节水型单位。 (王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