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总工会:
推动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新即墨
2025年01月07日
新即墨2025年01月07日08版面

区纺织系统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英派斯”杯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现场。

汽车行业职工技能大赛模具维修工种比赛现场。
2024年,即墨区总工会作为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简称“产改”)牵头单位,联合全区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试点镇街、功能区、企业,紧紧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产改总体要求,从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搭建建功立业平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四个方面综合发力,充分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劳动热情,确保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加快落实落地,在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筑牢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主阵地”,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宣教文体活动。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重点吸收生产一线班组长、业务骨干入党,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进一步发挥工人文化宫“主阵地”作用,根据职工需求调整优化功能布局,开办职工“夜校”,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开展书法、绘画、篆刻、声乐、太极拳工间操等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工人文化内涵;组建工会干部和劳模工匠宣讲团,扎实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工会知识和“三个精神”宣讲活动,组织举办学习“人民工匠”许振超先进事迹系列宣讲活动;强化网上思想政治引领,先后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全区职工开展了“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有奖征文、“庆‘七一’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有奖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组织工人观看爱国主义电影12场,参与职工超20万人次;发挥产业工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修订完善即墨工匠、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评选办法,突出重点产业链选树职工先进典型,全区有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3人获评省、市五一劳动奖章,7个集体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2人分别获评“齐鲁工匠”“山东手造工匠”。
主动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产业工人搭建平台。围绕强链补链,举办纺织系统缝制机械维修、汽车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等活动52场,在产业工人中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超前服务区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积极与项目指挥部对接并拨付工会筹建经费用于购置相关设施,同时安排区总工会法律顾问为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坚持技能本位、产训结合的培养方法,与一汽-大众、惠科微电子等4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搭建线上技能教学平台,20余名技能专家线上授课;聚焦促进全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新成立全区纺织服装工匠学院、机械制造工匠学院,对两个学院实行实体化运行,充分赋权赋能;构建产业工人培训发展体系,出台《关于开展技能培训进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区115个社区(村庄)打造技能培训“微课堂”,培训社区产业工人5100余人次。产改示范单位——青岛即热集团,面对供热行业普遍存在的供热成本与供热收入倒挂,以及实行智能化改造后职工岗位减少等问题,利用17个供热工区、43个供热网格打造便民服务站,并创新搭建“即热惠家”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大服务生态系统,为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包括水电暖安装、维修等在内的便民服务,实现用户享受优质优惠服务、供热网格职工保工作岗位、企业回馈社会获利润增长的“多赢”目标,打响了“情暖万家”服务品牌。创新经验在省总工会第12期《职工天地》刊发。
当好为职工维权的“娘家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大力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全年新建企业工会39家、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6家、农业园区工会联合会2家,新发展工会会员1.2万人。以区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为主阵地,聘请8家律所专业资深律师坐班,为职工开展法律咨询、援助和调解服务。充分发挥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四方联动”职工法律维权机制作用,全年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达500余件、法律咨询700余次。创新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将维权关口前移,近年来,已对1103家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召开现场答疑会933场,受检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下降70%以上。创新搭建全省首个区级职工法律维权线上服务平台——墨会维权,利用线上平台为全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申请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维权案例搜索、劳动法律监督投诉等便捷服务,平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评选为“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优秀创新平台”。青岛青缆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实施骨干员工股权激励政策,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经验,在省总工会第9期《职工天地》刊发,入选2024年度第3期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当好为职工服务的“贴心人”,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人才服务,积极构建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围绕“人才强青”“英才汇即”系列政策,发布《“墨城之星”激励支持办法》《关于组建汽车产业技能人才培育联盟的实施方案》《即墨区高层次人才“才享即墨”服务二十条措施》等7个配套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扎实开展惠工助企促消费活动,联合省家用电器行业协会、雅泰电器、苏宁易购等开展四期面向全区职工的家电消费补贴活动,4000余名职工报名参加,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职工享受补贴近400万元,受到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提振消费方面贡献了工会力量;以“情系职工 服务大局”为主题,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职工,同时,指导督促用工单位深入开展“三查三防”安全生产;投入60万元,补助全区200名一线职工参加“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扩大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覆盖面,全区参保职工达5.2万人,全年为6400人次参保职工发放保障金277.39万元,为136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综合互助保障险;联合开展“缘系一线 会聚良缘”单身青年线下联谊活动;组织一线职工参加健康体检2800人、疗休养550人;新建2处省级示范性工会驿站。 (刘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