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村庄“共富路径” 提升“四下基层”实效
新即墨
2024年01月05日
新即墨2024年01月05日01版面
“吃了灵山韭,常活九十九,早就听说过灵山韭菜的传说,没想到能在家门口买到。”居民管先生欣喜地说。
一大早,青岛市的紫荆苑社区门口,熙熙攘攘,格外热闹。附近的居民赶过来围观,品尝着来自灵山街道的特产,连连称赞。
这是我区围绕增加村庄共富能力,发挥乡村共富联合体积极作用,组织开展的系列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区坚持将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互促互进,把“四下基层”的任务要求贯通落实到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之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我区形成了“党委牵总、区域联动、多方协同”的乡村共富新格局,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去年我们已经开展2次农产品进社区活动,借助活动开展,建立200余人的微信团购群,成功将灵山农产品打进城市社区。”灵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刘青春介绍说,“之前我们走进了市南、李沧,下一步还计划走进其他区市”。
除此之外,灵山街道创新“资源联用、村企联建、产业联接、品牌联创”的“四联”模式,借助50万元“万村共富”资金,促成山泉村与方冠公司共建钢背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实现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推动醴泉强村共富公司与淘菜菜购物网、即墨宾馆达成果蔬供货合作,半年销售灵山韭菜、西红柿等100余万斤,按3%营业额计提收益,实现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
提升村庄共富能力,不单要实现村民增收,更要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我区牢牢把握这一要求,推动村庄“共富路”更宽更广,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人民幸福。
在蓝村街道挪城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菜农们正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蔬菜。
陈美娟是挪城村的村民,自从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庄后,她便承包了村里建起的蔬菜大棚,种植油菜和菠菜等蔬菜。“去年承包了三个大棚,主要种菜心,油菜,菠菜七八个品种,收入相当可观。早来靠种小麦,玉米为主,现在改成种大棚,一年收入5万左右,村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订单种植什么也不用愁。”陈美娟微笑着说。
从单一农产品种植到丰富农产品品种,该村成立了共富公司,采用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等新型运作模式,发展油菜、菜心、奶白菜等蔬菜种植。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链、加强产销对接等方式,实现了产业振兴。
2023年以来,挪城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0万元,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部采用一个产业链来经营,能很好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已经和大型的公司和商超签订了订购协议,有效激发了村集体收益和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