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4年01月18日

“即墨花边”亮相德国法兰克福展会

新即墨      2024年01月18日     

新即墨2024年01月18日03版面


  1月9日至12日,2024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纺织品展览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青岛即墨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即墨花边”亮相,受到各国参展商的一致好评,融入花边的文创产品更是受到顾客青睐。
  即墨花边是一种在青岛即墨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又称即墨镶边大套。集锁、编、织、缠、拉、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于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其成品主要有台布、餐套、床单、被单、被套、窗帘、沙发巾、靠垫等。
  近几年来,即墨花边在坚守传统手工技艺的前提下,通过对布料、织绣线和编织线的创新来提高织绣功效;通过搭建机织产品生产流水线,实现电脑自动操控,在传统20种常用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创新了10余种电脑织绣新针法,增产的同时不失个性化。改良后的即墨花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其最核心的花边加工环节仍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
  伴随着工艺的成熟,即墨花边发展也步入繁荣期。目前,即墨地区有50余家中小型花边生产企业、十几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产品涵盖2300多个品类。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国际市场被誉为“抽纱行业的妙品瑰宝”,花边产品出口欧美、中东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两年,即墨花边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军对民间花边老艺人的口述资料进行了系统记录和整理,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他将花边创新融入时尚元素,如熊猫、鱼等,目前已形成上千种图案式样,还开发出带有即墨花边的装饰画、十二生肖团扇、书签、香囊、改良汉服等文创产品,以满足更多群体的消费需求。
  即墨花边制作费时费力,产量难以保证,王军提出“化整为零”,在设计时将大幅的作品分割成更小的尺寸,由多位工人合作完成,缩短了近一半工期,以往3个月完成的作品,现在仅需一个半月就能完成。
  2021年6月,作为鲁绣的一种,即墨花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即墨花边始终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探寻变革的路径。
  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华告诉记者,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用纺织品展览会世界上规模最大,成交最好,设计水平最高,享有极高声誉的家用纺织品展览会。“即墨花边”出国参展,一方面为花边产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花边讲好中国故事。
  据了解,今年2月,即墨花边将走进英国伯明翰参加展览,进一步宣传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文/于思玮 图/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