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4年01月18日

琴岛:从牛棚走向世界的青岛名牌

新即墨      2024年01月18日     

新即墨2024年01月18日02版面


  于为贵用火柴棒拼出琴岛电器logo。

  便携式加热围巾受年轻人追捧。

  琴岛电器自动化设备。
  琴岛电热毯,家喻户晓,享誉全国。
  然而,众所不知的是,如今在欧美国家的健身房里,国内一线城市的运动场上,一群群年轻人也偏爱上了“琴岛”。
  “小米、网易严选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当年在牛棚里生产电热毯的时候,琴岛电器创始人于为贵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今,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易严选、京东、小米官方旗舰店购买琴岛产品。更令他欣慰的是,即墨这家本土民企距离“百年老店、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越来越近了。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为琴岛带来新机遇。顺应时代发展,该企业瞄准电子商务,开设网店,与电商平台合作,不仅抢占了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也赢得了话语权。
  
  第一条电热毯是在炕头上诞生的
  
  1982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醒了即墨一个农村热血青年——于为贵。他白手起家,踏上创业之路。
  没有钱,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开工厂干什么,做什么产品?于为贵一时陷入迷茫,踌躇许久。春节在朋友家拜年,聊起创业想法,朋友将家中一条“冬羽牌”电热毯送给他。回家拆开一看,凭一架缝纫机、几个螺丝刀子就能生产,于为贵看到了商机。1982年春天,于为贵制造出第一条电热毯,起名“幸福”牌。
  这条电热毯是在炕头上诞生的,所谓的工厂,就是生产队的牛棚。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个关键技术工艺难题,于为贵跑到青岛质监所请来一名工程师。牛棚的角落放两个钢管床,下面铺高粱秆,上面铺电热毯。那年冬天非常冷,于为贵陪着工程师在牛棚住了两天两夜,接头防水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每每想起,于为贵饱含深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
  
  牛棚车间收到带有国徽的商标注册证
  
  从“幸福”牌到“琴岛”牌,看似简单的符号变化,实则是知识产权意识的升华。
  1984年,于为贵与崂山一电器厂签订带有“青岛”二字的30万件塑料插头件订单,中途合作厂家单方面违约停止供货。为及时交货,于为贵“依葫芦画瓢”救急,事后被合作厂家起诉商标侵权。“当时,真不知道塑料插头件上的‘青岛’二字是注册商标。”1985年,于为贵决定注册一个朗朗上口、带有地域名称的商标。
  叫什么名好呢?用什么图案?于为贵来到青岛栈桥,远望小青岛上的灯塔,脑海中情景再现:1974年至1976年,在青医住院时,父亲经常领着他去栈桥散心。琴岛上那座白塔很醒目,夜晚闪闪发光,给黑夜中的轮船导航。这座灯塔,曾给他战胜病魔带来信心与力量。
  灵感来了!他急忙从口袋中掏出火柴棒,长短不齐摆了一个图形,构勒出琴岛灯塔图案!一年后,于为贵在牛棚工厂里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寄来的“琴岛”商标注册证,摸着封皮上金色的国徽,他激动得彻夜未眠。
  
  电热毯“水中通电”让琴岛“一泡成名”
  
  在青岛中山路,第一百货公司对面马路上,于为贵把“琴岛”牌电热毯浸在水槽里并通上电。1987年的这一“泡”,让消费者亲眼目睹了“琴岛”牌电热毯的过硬质量,一时间“琴岛”在青岛名声大噪。
  “城里的老鼠都比乡下的猫大”,1986年,于为贵从农村应聘进城办厂。工厂新招的一名城区工人质量问题频出,面对于为贵的约谈,他趾高气扬,抱怨于为贵对质量太较真。“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是工人的铁饭碗,没有质量我们都将无法生存。”于为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该员工。
  坚持质量第一,琴岛先后获得青岛市优质产品、山东省免检产品、全国最畅销商品金桥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其中,2003年获得的中国名牌,是即墨第一个中国名牌。
  
  科技创新催生“无人车间”赢得国际市场
  
  电热毯虽是小产品,但做起来并不简单。作为传统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不仅要国内领先,还要世界领先。
  于为贵介绍,放眼全球,最好的电热毯制造商在德国和意大利,生产史比中国早30多年。2003年至2005年,于为贵带领研发团队赴德国、意大利考察,切磋技术。十年后,“琴岛”质量完全可以与德国、意大利相媲美。
  最让他自豪的是,2007年至2009年,克服资金压力困难,用三年时间自主研发出多层螺旋感温发热线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火炬计划,引发国内市场一片哗然。
  得益于该设备项目的投产,琴岛趟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十五年来,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比达到60%。2023年6月,琴岛又完成该设备的新一轮更新换代,全自动化绕丝机生产线投产,打造出智能化“无人车间”。
  
  “传奇式人物”与“二代接班人”的约定
  
  有人说,“琴岛”是青岛的民企“常青树”,老于是个传奇式人物,“山东劳模”、青岛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受之无愧。
  风雨兼程40多年,一心只做一件事。老于把小产品做成大品牌,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列,成为全国行业隐形冠军,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成为青岛的一张特色名片。
  2017年,于为贵把“琴岛”交到女儿于盟盟手中,他语重深长地说:“今后,琴岛发展要‘求长不求宽’,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持续加大研发,持续创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早日实现两代人约定的‘建设贡献社会、员工幸福、世界一流的电热毯制造商’琴岛发展愿景。”
  互联网经济崛起为琴岛带来新机遇。顺应时代发展,于盟盟带领团队瞄准电子商务,开设网店,与电商平台合作,将琴岛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公司国际订单排到了2024年夏季,于盟盟也成了频繁往返于青岛、杭州、上海的“空中飞人”。
  “娘亲党恩铭记在心”,这是于为贵常说的一句话。1982年至2024年,风雨历程40多年,于为贵说,“琴岛”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回报社会是他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抚危济贫捐款1000万余元。“大爱青岛慈善奖”“山东省慈善之星”是对这个民营企业家的美好褒奖。
(迟文功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