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新即墨
2023年12月20日
新即墨2023年12月20日03版面
(上接一版)
以精准服务优化市场环境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做好对市场主体的“把脉问诊”,切实做到指导在前、服务在前、警示在前。
一是建立访企问情问需平台。依托“市场监管服务通”平台,设立重点企业库和咨询服务智库,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服务英派斯等20家重点企业,分管负责同志分别联系2-10家企业,相关科室依条线分别联系数量不等企业,定期访企问情问需;设立联络专员,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设立工作台账,逐项责任分解,明确办理时限,闭环督办落实。目前,累计走访企业160家,解决问题204个。
二是提供法律法规推送服务。依托“市场监管法规通”,按照经营范围和行业特点对1181部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标签化分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法规推送服务。通过“即墨市场监管”视频号,发布普法微视频20余次;通过“直播”方式,对辖区720余家药店线上培训,强调药品经营注意事项,讲授应知应会应做内容。组织各类特种设备培训50余次,累计提醒企业整改隐患300余项。
三是建立长效联企助企机制。设立“一对一”直通车,提供“线上坐诊、线下出诊”一体化服务。其中线上通过“服务通”提供咨询服务,线下组织专家团队“进厂入企”实地服务,并生成“体检报告”,向企业发放《违法风险预警提醒告知单》106份。对相对人即将到期的登记事项,主动提醒、提示,规范告知,确保群众零跑腿、一次办好。目前,累计办理依申请事项2.41万余件,未发现一起效能投诉。联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政银携手益小微”系列活动,为企业提供“私人定制”金融服务,已提供3.2亿元贷款,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以高效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摒弃“问题无解、措施空转”等错误想法,穷尽办法,实施三项行动,主动做好企业的服务员,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放开手脚、专心发展。
一是实施“品牌强企”行动。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目前,已累计培育19家企业上榜“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7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名单,9家企业入选第一批“青岛优品”名单,品牌梯队日益壮大。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引领作用,按照“挖掘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的思路,指导16家企业争创省市级质量奖项,其中获得“省长质量奖”1件,“市长质量奖”7件,6家企业获得区长质量奖。
二是实施“产权助企”行动。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创建为契机,织密“区级+镇街+企业”三级服务网,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实现专利授权量609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39件,同比增长14.61%;商标注册申请量608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53419件,同比增长8.35%;推荐3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奖”、1项发明专利获“山东省专利奖”,新推荐2家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搭建银企交流新“栈桥”,通过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盘活资金1.34亿元,惠及企业200余家。指导即墨区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青岛永泰船舶用品有限公司、青岛伟东云教育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协助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我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总数达到36家。
三是实施“标准惠企”行动。发挥“标准化+”在助企发展、服务经济中的保障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提高企业行业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指导青岛酷特智能和青岛海检集团、蓝村街道完成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并成功通过验收。申报14家省市级标准化项目成功立项,用高标准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