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2年12月14日

1200余支专业、特需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即墨大街小巷

志愿服务零距离

新即墨      2022年12月14日     
  防疫助困、关爱老弱、自愿投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我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1200余支专业、特需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刚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蓝天救援队。众多志愿者用双手、用热心,温暖着这座千年古城,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人。

银发志愿者发挥余热

  在潮海街道大华社区,有这样一支创城志愿服务团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接近70岁。他们在社区发挥余热、各尽所能,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大华社区不少楼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物业管理,过去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去年3月,包括王洪业在内的几名老党员自发组成老年志愿服务队,在小区里开展巡查走访、美化楼院等志愿服务,参与到环境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中。不大的小区,每天都能看到老人们的身影。
  “自从有了志愿服务队,很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都被带动起来,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融洽了。你看墙上这些书法,是葛叔的作品。”小区居民王素筠说。居民所说的“葛叔”,名叫葛成勤,今年80岁,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热爱书法的他把毛主席诗词等内容写在原本单调的墙面上,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小巷”。“街道办事处很支持,给我提供油漆材料,居民都说好,自己听了心里也高兴。”葛成勤说。
  如今,这支老年志愿服务队已拥有银发志愿者10多名,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踊跃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

创新服务做文明“先行军”

  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派单”,志愿者服务团队“接单”,群众“评单”。连日来,环秀街道“同心环”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里“热闹”不断,这是志愿者们为服务群众创新的工作模式,在扶贫帮困、关爱老人儿童、创城及防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志愿服务队每周至少组织开展4次活动,志愿者加入团队并参与相关活动后,可获得一枚志愿服务徽章;后期根据活动频次和群众评价,志愿者可再获得其他类别的勋章。此举吸引很多青年人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最多一天吸引50余人参与,甚至很多群众都就地转化为志愿者。
  在全区各个镇街,还活跃着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他们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聚焦一街一巷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群众同劳动、同整治。特别是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比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家的参与下,已有5.6万户“美丽庭院”诞生,创建率达到39.5%。

“一对一”特需服务暖人心

  日前,我区下发针对疫情期间特需志愿服务保障事项的通知,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动员社会力量,聚焦群众需求,组建9支区级专业特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为疫情期间居民生活所需开展帮扶工作,其中,8支队伍根据专业性质不同和自身实际,定向提供志愿服务,1支队伍针对8个方面以外的其他特需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综合保障。
  作为9支区级队伍之一,区蓝天救援队于11月22日成立疫情防控机动突击队,在24日晚接到通济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后,第一时间展开封控区域的防疫消杀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出动78人次,消杀面积达7.6万余平方米。
  据了解,目前,全区各镇街现共组建897支特需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群众急难愁盼,9300余名志愿者送去了贴心的关怀与服务。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一线,在“一对一”精准服务中,把最暖心的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

(王涛 孙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