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5年03月05日

即东:创新引领电子后视镜赛道

新即墨      2025年03月05日     

新即墨2025年03月05日01版面

  在商用车后视镜领域,青岛即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41%的市场占有率连续5年稳居行业榜首,为北汽、陕汽、江淮等24家主机厂提供配套产品。这家深耕传统后视镜的“小巨人”,却在行业鼎盛期主动跳出舒适区——2017年,当多数企业还在享受传统后视镜市场红利时,青岛即东已悄然启动电子后视镜研发,比国家相关标准修订提前了整整五年。
  转折始于2016年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公司董事长李贵林在一辆搭载电子后视镜的商用车前驻足良久,敏锐意识到汽车智能化浪潮将重塑行业格局。彼时国内尚无企业涉足该领域,但青岛即东果断投入研发资源,组建包含光学、电子、算法专家的跨界团队。“我们要研究五年后的事,太短的红利期没有门槛,太长的技术周期风险不可控。”常务副总经理刘大建道出企业创新逻辑。这场转型意味着从金属注塑、镜片组装向图像处理、车规级电子系统的技术跃迁,对于以机械加工见长的传统企业堪称“二次创业”。
  技术突破始于对核心痛点的攻坚。电子后视镜作为安全部件,需在-40℃至85℃极端环境稳定运行10年以上,远超消费电子3-5年的寿命标准。技术总监何勇带领团队重构硬件体系:选用车规级芯片提升耐温性能,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电磁干扰,创新灌封工艺解决镜头起雾难题,40余项改进使产品通过2000小时耐久测试。在青岛即东投资5000万元建造的检测中心里,每一套系统都要经历高低温循环、盐雾腐蚀、机械振动等2010项严苛试验,检测报告获得全球200多个国家互认。
  制造端的革命同步展开。十万级无尘车间内,全自动贴片生产线以微米级精度焊接电路板,智能装配线完成摄像头模组密封检测与光学校准。相比传统后视镜20人的生产线,电子后视镜车间仅需8名技术员监控设备,产品一致性提升至99.97%。这种“智造+质造”双轮驱动,让企业快速赢得主机厂信任,目前已与两家头部车企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并在多款重卡车型上完成路试验证。
  新国标GB15084的实施,为电子后视镜按下加速键。传统后视镜占据商用车0.3%风阻系数的问题被电子方案破解,盲区监测、夜视增强等智能功能更创造出增量价值。青岛即东瞄准50%以上市场份额的目标,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积淀:拥有12项电子后视镜核心专利,摄像头图像延迟控制在50毫秒内,达到航空级标准。随着单车配套价值从传统镜的500元跃升至5000元,这条新赛道正开启百亿级市场空间。
  从反光镜到电子屏,青岛即东的转型之路印证着中国制造的韧性。“我们已经与国内两家主机厂签订了电子后视镜的共同开发协议,与多家主机厂完成了电子后视镜的体验试装。随着新国标实施,电子后视镜所占市场份额将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刘大建对企业未来发展自信满满。 (梁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