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公益

返回 2024年03月08日

  区科技局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双招双引、高能级平台打造、科研项目攻关深度融合,全力打通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即墨“落地生金”

新即墨      2024年03月08日     

新即墨2024年03月08日01版面

  新春伊始,即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领域“捷报频传”,在高校、企业间引发强烈反响。
  2月27日,经区科技局积极争取,山东大学王志宁教授《高性能反渗透膜与纳滤膜开发应用》与青岛恩普瑞公司合作项目正式落户即墨,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技术合同开发金额1000万元。
  区科技局推荐100家具有市级以上平台的企业,作为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基地,优先支持与即墨企业合作的教师申报各类人才、平台和科研项目。该校支持教师到即墨企业挂职担任科技副总、技术中心副主任,20名教师被聘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双方将全力推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科技成果在即墨就地转化。
  2月29日,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即墨科技情报研究院启动共同培养计划,分别与6名技术经纪人签订入职协议和科技信息员聘用协议,积极探索与高校研究院深度合作、尝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堵点,推动科研成果在即墨的高效转化。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近年来,区科技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牵住科技成果转化“牛鼻子”,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双招双引、高能级平台打造、科研项目攻关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成果转化主体培育、转化孵化平台建设、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其中,即墨蓝谷科技成果转化“四种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大工模式”获得省领导批示并上报国家深改委,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啤酒共同研发解决瓶盖密封材料“卡脖子”问题……
  区科技局牵头引进成会明、丁文江、刘嘉麒、赵启平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并将其科研成果在即墨落地转化。其中,中科院院士成会明在即墨创办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其开发的氮化硅新材料项目突破高端半导体材料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产品出口日本、德国,2023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青岛宇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在即墨创办,全省首个股权投资实际到位的顶尖人才项目,获得山东山科集团2000万元股权投资,成为铝镁合金轻量化领域领军企业。今年以来,接续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商,目前正与德国博世洽谈合作。
  海联金汇公司突破两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每年可为整个行业节省专利费50亿元,离不开区科技局的积极赋能。该局扶持海联金汇引进德国赵启平博士团队,成立轻量化研究院,开展车用高强韧钢材料研究,突破奥钢联热成型和阿赛洛涂层两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可以大幅提升国产车驾驶舱的安全水平,年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