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下一版 2022年06月21日

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即墨城阳段长42公里 将于2025年底全线完工   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迎来新进展。6月13日-15日,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项目(即墨城阳段)及墨城路首开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后续开展项目报批和高标准推进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从评审会上获悉,为加快项目建设,实现早开工、早投资,市政府决定墨城路节点附近长2.5公里路段作为首开段先批先建。目前,首开段方案已展开初步设计,正在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防洪评价等工可审批前置要件。市交通运输局正会同即墨区、青岛地铁集团研究推进墨城路下穿改造工程与地铁7号线二期东城站结合建设工作。
  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项目(简称“中北通道”)是山东省、青岛市“十四五”交通规划重点项目,是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9个重点公路项目之一。作为近年来青岛实施的投资额最大的公路工程,该项目是胶东机场“4631”综合交通保障系统中的一条全天候地面快速通道。项目东起蓝谷核心区,途经即墨、城阳、胶州三个区市,西至胶东机场南互通立交,规划衔接沈海高速,全长48.48公里,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建设。目前,项目的胶州段已完成前期各项审批手续办理,计划上半年开工建设。
  本次评审的即墨城阳段长42公里,是整个项目的主体工程,也是设计难度最大、前期工作最复杂的一段。项目自推进以来,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市区一体、顶格协调、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该项目自东向西贯穿青岛整个北部城区,是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强化大北岸城区交通运输能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于2025年底全线完工。届时,将有效填补中心城区北部区域东西向高等级道路空白,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城市发展格局,促进青岛在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中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周建亮)
全区55万亩玉米开始播种 3570台玉米联合播种机投入到夏种   眼下,我区小麦收获已过半,夏种也陆续展开。在田间地头,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使农业全程机械化得到了快速推广,也为粮食的稳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降雨给夏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天,农民抓紧雨后时机抢耕抢播,全区55万亩玉米开始全面播种。记者在位于大信街道普西村村民王保财的地里看到,玉米播种机正紧张地忙碌着。王保财告诉记者:“前几天下了雨,这两天我们抓紧把10来亩地播上苞米,种的是728玉米品种,亩产一千三四百斤。一亩地需要一包种子,一包复合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推广登海605、立原296等玉米品种,通过推广单粒精播、合理密植、玉米全程机械化等一系列种植技术进行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
  目前,我区已有3570台玉米联合播种机投入到夏种工作当中,预计6月下旬,玉米播种将全面结束。
  今年,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通过高产示范辐射粮食大面积增产,试验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00亩,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我区最佳粮食生产的技术模式。 (范继业 解菲)
图片新闻   近日,通济街道优化核酸检测服务,按照每个中心社区的地理位置分布、人员密集程度等因素,在原有5处核酸采样点的基础上,增设23处核酸采样小屋,打造“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其中24小时采样点2处,8小时采样点26处,确保居民可在步行不超过15分钟、排队不超过20分钟的条件下完成核酸采样。
(王文韬)
S309田高线即墨吕戈庄至平度界段大中修工程9月完工   S309田高线即墨吕戈庄至平度界段大中修工程全长8.004km,起点位于与即墨刘家庄刘龙路相交处,终点位于平度界大沽河桥东搭板伸缩缝处,总投资约3600万元。该项目于5月27日开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251万元,占总投资的8%。现正在按照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力争9月完工通车。
(宗禾)
建立“四项机制” 推动“大治理”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我区扎实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坚持严的基调、紧抓实的举措、强化治的效果,建立完善“四项机制”,纵深推动全区作风能力提升“大治理”阶段各项工作任务走深走实。

  建立査纠机制 督促问题查摆到位

  先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作风攻坚提升”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四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照上级集中反馈的问题和“大治理”工作安排,聚焦精神状态、群众观念、营商环境、工作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梳理出19种具体表现,明确治理重点,督促全区各部门、单位对照重点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深挖问题症结、深刻剖析原因,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确保全面自查、应查尽查,真正把问题找出来、亮出来、改到位。

  建立清单机制 督促责任压紧压实

  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把深化学习、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督导各部门、单位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形成细化、量化、可操作的问题清单,明确载体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并结合实际工作对清单逐条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制定问题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使问题整改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建立监督机制 督促形成常态整治

  坚持以工作落实为目标,以监督检查为抓手,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改推进组建立“四项治理”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深入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大排查,广泛收集问题,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建立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两办督查、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及时共享其他监督主体发现的工作作风突出问题。同时,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市区重点工作,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责任、作风和纪律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0余个。

  建立通报机制 督促作风能力提升

  建立问题线索督办台账,实行工作周报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的统筹调度,对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做法典型、成效明显的,予以宣传学习;对自查自纠不认真不积极、问题整改不彻底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推进专项治理流于形式,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依规依纪严肃问责追究。工作开展以来共查处问题72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75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7起9人,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作风要求,推动全区作风攻坚提升。 (宗禾)
教体局 抓好教育民生实事落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教育提质行动,率先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目标,吹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冲锋号。
  区教体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优学在即”惠民品牌,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引领,全力抓好教育民生实事落实,办好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人民满意教育。

  “改扩增”多措并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抓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25处公办园建设项目落实,岘山幼儿园等28处幼儿园正在建设,秋季学期将启用16处新建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德馨小学东校区、二十八中东校区、岘山小学、书香小学等13处新建学校今年秋季新学期拟交付启用。实验二小、通济新区云桥小学等5处改扩建学校按计划推进,下半年交付使用。继续推进田横、移风店两镇教育强镇筑基改革试点,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龙山新高中、龙泉新高中2所新建高中抓紧推进,其中龙山新高中将于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明年秋季学期交付使用。一中、四中、市北中学、一职高4所高中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秋季学期交付使用。

  “组合拳”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构建多元化教师招聘引进模式,通过校园招聘、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近五年招聘及引进教师2000余人,进一步优化了全区教育人才结构。实施新岗教师“顶岗培训”及城区教师支教政策,同步提升新教师和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发挥优质资源效能。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创建工程,提升干部教师专业水平。实施集团化办学,加强11个教育集团内的干部教师、教学教研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选树师德楷模、评选最美教师等方式弘扬师德“正能量”。加大教师关爱力度,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拨付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和午餐补贴,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审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让教师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多元融合施教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坚持德育为先,把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渗透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胸怀家国、情系民生、感恩社会、奋发上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追求。建立学情会商制度,探索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借助集团化办学、协作体教研、联盟办园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坚持减负与提质相结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中小学“5+2”课后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推进足球、橄榄球、武术等体育项目进校园。利用即墨古城、创智新区乐都谷等20余个研学基地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打造中小学生精品校外实践课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专家进校园开展心理课、心理疏导服务等活动;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发挥好三级家委会沟通纽带作用,推动落实《家庭教育法》,营造家校共育良好氛围。
(张绍宁 王功修)
政企同心稳增长   6月1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稳链纾困助企“企业家沙龙”活动在青岛问峰实业有限公司举行。这是区数字装备产业中心今年举办的第3期(总第34期)企业家沙龙活动。中心党组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40余家企业负责人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参加现场活动。
  该期沙龙采取全新活动形式,不设主席台,不设发言席,大家围坐在一起,邀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程国有教授与园区企业面对面,围绕“观大势、把方向、干大事”主题,分别就“质量、成本、创新”“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品牌策略”等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关注重点和如何促进发展等进行了“干货满满”的主题发言。企业家们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发言专业性强、可操作性高,助推企业创新添动力、发展增活力,与会企业家反响热烈。 (韩一清)
市场监管局 强化啤酒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日前,区市场监管局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要求,召开了生产环节风险会商会议。我区17家啤酒生产企业相关责任人和市场监管局职能科室、部分市场监管所负责人参会。
  会议首先就“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随后,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发言,分析了入夏以来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风险点,并研究讨论了防范措施。会议还针对啤酒行业在生产资质、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标签标识、委托生产等方面的高发易发问题进行了再次强调,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要求。
(黄玉华 孙凯)
图片新闻   近期,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全面开展农机执法检查,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并加强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农业机械无牌行驶、驾驶人无证驾驶、非法载人等违法违章行为,防范和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截至目前,已查处相关案件11起。
(王杰 秦金燕)
环秀街道 “亮晒比拼”互学互促共提升   6月17日上午,环秀街道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牢记嘱托 建功有我”擂台比武活动,6位新村党委书记依次上“擂台”亮“答卷”,展示新村风貌、促进各新村之间的互学互比、以竞促干,共同探索发展新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街道党政领导成员担任本次活动评委,全体中层干部、各社区党委书记参加。
  此次擂台比武以“亮风采、晒成绩、谋发展”为主题,采用“现场演讲”的方式,各新村党委书记围绕书记党建项目内容、重点难点亮点工作、当前进展、下步打算等进行精彩演说,竞相描绘出一幅幅党建引领下,环境向美而行、村民共同致富的现代化新农村发展蓝图。评审小组根据项目内容、创新引领、现场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经过精彩的演讲汇报和激烈的角逐,秀湖村党委书记王兆杰获得“书记擂主”。 (陈曦)
宣讲金融政策当好“金融管家”   6月16日上午,区金融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管委举办金融政策宣讲暨北交所上市交流会。汽车产业新城30余家企业负责人以及3家银行机构、1家证券公司、1家律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会上,汽车产业新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汽车产业新城总体发展情况;区金融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金融管家”有关情况,并宣读了汽车产业新城“金融管家”团队名单,正式启动汽车产业新城“金融管家”试点工作。青岛银行即墨支行、交通银行即墨支行、民生银行即墨支行围绕有关金融政策和特色金融产品进行了宣讲,中泰证券、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就北交所上市有关知识和企业上市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宣讲。参会企业家们对各银行介绍的金融政策产品以及上市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愿进一步对接合作。 (宗禾)
聚焦“百日攻坚”! 全市启动城乡自建房“安全大体检”   近日,记者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青岛市坚持顶格推进、加强专业技术保障、全面实施网格化排查;5月18日正式印发《青岛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各区市迅速行动起来,聚焦“百日攻坚”,按照业主自查-镇街排查-区市复核-专业鉴定-分类整治,全力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据了解,本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分为百日攻坚、全面整治、巩固提升三个阶段,百日攻坚阶段为2022年5月-2022年8月,本阶段将采取“快查快改、立查立改”的方式,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房屋、重点问题,用100天时间内完成全部经营性自建房的排查和整治任务,确保公共安全底线。
  其中,专项整治重点区域涵盖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安置区、学校医院周边、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工矿区、景区、库区、铁路国省道两侧、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在建大项目周边等重点区域涉及公共安全的自建房。重点场所包括用于宾馆饭店、民宿、农家乐、教育培训、厂房仓储、养老和儿童福利、交通场站、影院、酒吧、网吧、洗浴、棋牌室、文旅、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宗教活动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自建房,以及镇驻地企事业单位用于出租或经营的自建房。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强化技术保障,公布专家名录提供支撑。广泛动员全市勘察、设计、检测、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监督、施工图审查等方面的专业企业(机构)和专家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排查整治工作,优选第一批大局意识强、服从指挥调度、技术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98家服务机构、233名专家和324名技术人员向社会公布,制定了清单式督导检查表,为各区市开展标准化、程序化、专业化排查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开展指导帮扶,推动督导检查常态化进行。5月24日,下发了青岛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办公室成员名单和工作规则,明确了整治办公室内部机构设置,成立综合协调部、技术保障部、政策咨询部、资金保障部和督导检查部五个部门,其中督导检查部按区市划分十个督查小组,迅速对接各个区市,配备2名专家,下沉一线有序开展了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下发督查反馈单并限期整改。
  据介绍,居民如发现经营性自建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通过拨打各区市主管部门反映房屋安全问题线索,并配合政府部门要求开展隐患整治。对故意隐瞒房屋安全状况、使用危房作为经营场所导致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习近平同志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的故事
—习近平在福建
  采访对象:王一士,1926年1月生,福建福州人。1946年6月入党,曾在福建开展学生运动。1981年起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2年任福建省委常委、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厦门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3年任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1984年任省委常委、副省长。1987年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离休。
  采访组:邱然 黄珊 陈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4日初访,2020年1月10日核访
  采访地点:福州市王一士家中,福州悦华酒店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从厦门到宁德、福州,再到省里工作,整个过程您都比较了解。请您简要讲述一下他在各地任职的情况。
  王一士: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了3年时间。省委研究讨论,认为他工作能力很强,群众基础非常好,决定把他调到宁德这个比较贫困的地区去工作。以他的能力,是能够负起领导责任,带领这个地区的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
  习近平同志1988年调到宁德任地委书记。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我去过3次。他生活还是那么简朴,他的秘书和他一起住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他经常穿一身绿军装,脚上穿一双解放鞋。他多数时间都在基层调研考察,宁德地区所有偏僻的地方都去过了。在有些比较偏僻的地区,不仅没有路,甚至连羊肠小道都没有,需要披荆斩棘才能进去。习近平同志带着有关部门的干部,下到这种非常偏僻的地方去调研,有的时候要徒步走一天,吃饭的时候就蹲在荒山野岭吃口干粮、喝口水。在2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宁德的山山水水,对贫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扶贫工作也提出了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的扶贫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强调扶贫要落实到人。这一工作思路也一直延续下来。我前两年专门去宁德的周宁、寿宁、屏南等几个县看了一下,每一个村里有多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病、因残,还是因为缺少劳力等等,当地主管部门都调查得很清楚。具体应该怎么脱贫,从户到人都建档立卡、记录在册。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理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进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他这个扶贫思路和在宁德工作时的理念办法,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了一段时间,省委决定把他调到福州任市委书记。在1992年5月召开的福州市党代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做到每3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现在我们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做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在他主导下,福州组织了一个班子制定《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也被称为“3820”工程,其中包括了“闽江口金三角”发展规划。这个战略设想的序中写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
  习近平同志调到省里工作以后,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提出“生态福建”的思想,还提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关于“生态福建”建设,他付出了很多心血。这个生态建设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在全国是领先的。福建省的山水保护得很好,应该说,正是得益于他的这一思想和决策。从全国范围看,在对外开放的前沿省份中,福建省没有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这是习近平同志建设“生态福建”留下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同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事情做到人民满意。他提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他在省里工作的时候,曾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这句话至今回荡在福建各级领导干部耳边,意思就是:政府是做服务工作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我跟不少人讲过,选干部一定要德才兼备。习近平同志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战略眼光,同时和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干部,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采访组:您是怎样看待习近平同志这些优秀品质的?
  王一士: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注意学习,学问是可以学到的,但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却要有优良家风的熏陶,并经过长期磨练才能形成。
  习仲勋同志是我非常景仰的一位老同志。上世纪90年代,我只要到深圳就会去看望习老。他要求很严格,不允许访客带礼物。1999年1月6日,我去看望习老,特意给他带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4个字。我觉得这4个字特别有意义,是习老一生的写照。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浓缩起来就是“正大光明”这4个字。习老看到牌匾上的这4个字,很高兴。齐心大姐也赞同,她很平静而又朴实地对我说:“确实,他一辈子没整过人,而且在那个年代,他还保护了很多干部。”
  事实上,了解习老的人,了解习家家风的人,也就会理解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这么出类拔萃。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认为,他的家风带给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门前那棵槐   周衍辉
  小时候,门前有棵槐,是国槐,又称家槐。据说这棵槐树,已有四五十年的树龄了,树皮粗糙斑驳,裂开的地方有树脂泛出,有细腿细脚的蚂蚁住在上面,似乎在找寻着什么。单从树型看,这不是一种漂亮的树,其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颜色暗淡,淡黄色的花细细密密的,不似刺槐花大气、豪爽。
  老槐树对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陪伴。那时没有电视、手机,连小人书都是奢侈品,可玩的地方就是村子内外及周围的田野。门前的槐树自然成了我们儿时的玩伴。树粗,却不高,不长刺,不生毛毛虫,适合于攀爬。爬树是我的强项,往掌心吐口唾沫,两手一搭树身,脚蹬手攀,灵巧得像只猴子,没几下就到了树中间,在树枝分杈处有一短小的枯枝,天常日久,磨得光滑油亮,可借力攀爬。到了上边,选一枝粗大的枝干,或骑或靠,甚至可躺,几个人看看风景,聊聊天,抑或打个盹,风凉凉的,周围静静的,枝头的小鸟,也好奇地跳来跳去。偶有几只蚂蚁,急匆匆地上来,又急匆匆地消失在绿叶间,不知是觅食,还是如我们一样无聊地上来观光……阳光灿烂,世界静好,连光阴仿佛也停止了流动。
  夏末,老槐树开出淡淡的黄花,像悬挂着的一簇簇精致的小铃铛,也招惹蜜蜂来采蜜,嗡嗡嘤嘤的,却引不起我们的兴趣。与洋槐花比,这花不好看,也不香甜,不可入口直接吃。未开的花可采来炒制槐米茶,据说还有药用价值。到了秋天,槐树还会结串珠状的荚果,土话叫“槐锒铛”,也是一味中药,我们常采来玩,玩完就扔了……这是一种低调而平凡的树,连蝉也很少在上面安家。
  老槐树树冠阔大,旁逸斜出的枝叶,疏落有致地交叉掩映在一起,遮住了炎炎烈日,遮住了大门的檐头,盛夏时节,阴凉可人。有些枝条伸展到院墙上方,探进院内,有时大人下地了,大门紧锁,我们渴了、饿了,便会攀着粗大的枝条,小心地下到墙头,跳进院里,喝水、找吃的,然后再原路返回,从未想过要是树枝断了,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是我们竟无一失手,反而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上屋,爬树,如履平地。
  有很多年,门前的这棵老槐树,似乎总是一个模样,不见长,也不见老,一年年在春天萌芽,抽枝,夏天开花,秋天结果,冬天落叶,随季节的更迭展示不同的风采,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岁月安好。
  而我们却在一天天长大,也很少再爬到老槐树上玩了,任它在风雨中挺立着,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直到有一天,老屋消失了,门前的老槐树也不见了,整个村子变了模样,而人到中年的我们,再回不到从前。
  但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葳蕤在岁月深处,遮蔽着童年的天空,滋长着绵绵乡愁,在我的记忆深处多了几分情怀、温度和色彩。
野豌豆花   江小清
  我再次逢着你
在那开满野豌豆花的傍晚
融化在你的眸子里
只有我们两个,呆在夕阳下
谁也不说话
慢慢结出一串串小小的忧伤
含着泪水,一回头都是欢喜

有些想念也是野生的吧
长出弯弯的触须
像云的手牵着你的手
我的心放在你的心
你的星星升起在我的海底
此刻没有烦恼,一切安好如昔
仿佛春天从没有分离

四月的风掠过
我们长出蝴蝶斑点的长尾巴
痒痒的,吻过唇颊
我们终于老了,刚好可以重新爱一个人
这有多美,云落下来
足够我们躺下
睡在紫色的夜里
垂钓 李世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