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接一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要彰显特色,更要塑强优势产业。近年来,蓝谷持续加码特色优势产业,抢占新风口,探索产业布局新路径。以新能源产业为例,海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蓝谷管理局共同打造的海尔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将通过共建集“研、产、供、销、展”于一体的综合园区,展现新能源技术的丰富应用场景,助力绿色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园区建成后将成为海尔新能源板块的总部基地,力争三年内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目前,海尔新能源智慧能源控制器项目已完成主体封顶,项目建设正在高速推进。
与此同时,青岛大小管岛20MW海洋能源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规划在大小管岛之间的海域安装一套山东中能华源海上风电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VH型5.95MW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进行试验示范,打造新能源产业的新标杆。
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也在持续发力。在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开启我国深远海养殖新纪元的基础上,“国信2号”接续上马,对工船总体设计、功能区划、新能源利用等进行了160余项优化升级改进,积极打造养殖工船2.0版,以规模效应实现深远海养殖智能装备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目前,“国信2-1号”已顺利出坞,“国信2-2号”即将出坞,两船预计今年上半年交付,届时将实现3艘养殖工船同时运营,年产鱼1万吨。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明确产业发展主攻领域和精准招商图谱,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青岛蓝谷的产业路线图越发清晰。
将发力点放在项目上
项目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亦是青岛蓝谷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今年青岛市积极推进的总投资2400亿元、170个海洋重点项目中,蓝谷涉及重点项目13个,包括蛟龙号关键作业能力提升及科学应用、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国家海洋专项地质样品库建设项目、青岛美谷生物科技项目、鳌山湾海洋文旅项目、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等。
“我们将千方百计促项目、扩投资,重点推进35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建设。”杜乐江表示,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点民生和基础配套建设,服务保障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实施,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推动蓝谷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保障项目建设基础上,蓝谷还将全力以赴拼招商、促落地,在提升项目招引实效上下足功夫。据悉,蓝谷将强化招商引资主动性,发挥山东大学等龙头科研单位院所作用,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把大项目、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盯紧央企、国企投资类项目,同时聚焦“四新经济”,用好产业园区、孵化载体,加大对初创型、高成长性科技项目的引进力度,服务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向海而兴,潮起蓝谷。青岛蓝谷正以项目为笔、以创新为墨,奋力书写新时代海洋强国新答卷。 (王涛 窦衍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