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阡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
新即墨
2025年01月17日
新即墨2025年01月17日04版面

山东大学、青岛市文物局和即墨区博物馆联合对即墨北阡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北阡遗址所处村庄北阡村,隶属于即墨区金口镇,位于五龙河入海口的丁字湾西南侧,坐落于北阡村后的一处隆起的高地上。根据即墨博物馆的历次普查记载,20世纪中期以前,遗址东北距离深入内陆的丁字湾西南侧海岸线不足1千米。而现在,由于五龙河淤积和其他人为等原因,北阡遗址与海岸线的距离已经达5千米。
北阡遗址东西宽约20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保护状况较好,地表呈现为北高南低、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北阡考古历经四次考古勘探,分别于2007、2009、2011、2013年开展,四个年度的考古勘探工作的实施,累计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考古勘探和研究发现,遗址堆积分为两个大的时期,下层为北辛文化末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上层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
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遗址的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遗址中部略高的位置,目前保存的约2000平方米,由于周代壕沟的破坏,原来的面积应该略大一些。大汶口文化堆积除了被周代破坏的部分外,其余保存较好。保存的文化堆积厚度在1米以上。周代的遗址面积较大,约为4万平方米。中心部位周代文化层堆积破坏殆尽,只剩下一些较大较深的窖穴、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外围部分保存略好,文化堆积的厚度尚在1米以上。
北阡遗址的考古勘探发掘中,吸收了生物学、医学、化学、体质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加入,目前已经从7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人骨遗存的研究、陶器研究、石器研究、动物遗存研究、植物遗存研究、古环境研究、社会研究。
如今,北阡遗址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正逐渐显现,研究结果已被业界所认可,普遍认为其意义重大:首先,它改写了青岛的古代史,把青岛所知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由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早期的北辛文化;其次,发掘出多座合葬墓,一个遗址中非常集中地出现这种极具时代特色的特殊埋葬方式,这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葬制、葬俗及社会形态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最后,所发现的贵族墓葬,对研究夷人文化与中原周文化的不断融合过程和西周时期齐、莱等方国历史等都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对进一步开展有关东夷文化的学术研究,探究东夷文化面貌,破解诸多史学之谜,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