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4年11月21日

建设“公园城市” 畅享“绿色福利”

新即墨      2024年11月21日     

新即墨2024年11月21日01版面


  岘山公园远眺。
  改造山头公园8处,建设口袋公园26处,打造林荫廊道14处,推进立体绿化21处,实施生态绿化工程5项……日前,即墨区举行“公园城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三年来取得的成果。
  2022年初,即墨区以“公园+”“绿道+”为统领,制定《即墨区2022-2024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拉开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序幕。
  期间,即墨区通过“公园城市”攻坚行动建设,大力实施绿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绿地功能,增加城市绿量。至2024年10月底,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5平方米。

  多样性建设口袋公园

  走进安居广场口袋公园,崭新的廊架为附近的居民撑起了一片“绿荫”。“自从这个小公园建成以后,我们几个老姐妹经常在这里遛娃,环境优美,还安全。”附近小区居民王女士说。
  安居广场口袋公园总面积约7800平方米,周边环绕有安居、振华苑、豪第九号等多个小区,人口较为密集,服务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适老化的特点,根据安全、无障碍等原则,建设带靠背的休憩坐凳、防滑的路面铺装、坡道处的防护栏杆等暖心设施。该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后,迅速成为周边老年人新的“打卡地”。
  这样的口袋公园在即墨区还有很多。“实施口袋公园建设,是即墨区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即墨区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巧妙构思城市闲置空间,全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将口袋公园建设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制定口袋公园等城市“金角银边”建设指引,每年集中攻坚一批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街旁空间、基础设施周边、滨河空间、高速路口等打造“金角银边”。
  充分考虑全年龄段,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的使用需求,因地制宜推行“公园+运动健身”“公园+音乐文化”“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停车场”“公园+生态景观”等建设模式,实现公园绿地由植绿、赏绿兼具便民、实用等融合功能。
  截至2024年10月,即墨区已完成信义街、盛锦园等8处口袋公园及5处立体绿化改造,累计完成苗木栽植2880余株,绿化面积3.8万余平方米。其中,改造的信义街学校型公园绿地,通过空间分时分域利用,建设沥青跑道、休憩读书空间、家长等候区、儿童活动空间等,沿途完善提升树阵广场,修复音乐喷泉,增设太阳能景观灯,成为满足学生、家长、居民多元需求的共享公园。
  “一山一策”打造山头公园

  “环山路上没有汽车并行的危险,也没有空气粉尘的污染,取而代之的是高低起伏的骑行道和两侧如画的风景。”在莲花山自行车运动公园骑行的市民杜波说。
  莲花山位于即墨城区东部,随着运动主题公园建设的推进,这里建成8.6公里环山绿道,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专业骑行道。如今,骑行道已是新晋市民“打卡地”,每天吸引大量市民前来骑行。
  近年来,即墨区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原则,先后完成8个山头公园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本着‘因地制宜、一山一策’,突出历史、文化、主题特色,坚持以山体恢复、生态修复为重点,以修建登山路网、完善服务设施为重要内容,突出时尚运动元素,不断提升山头公园的便民性和舒适性。”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即墨区已完成莲花山自行车运动公园、岘山公园、王邦直音乐文化公园等山头公园建设任务。
  其中,王邦直音乐文化公园以纪念即墨历史名人、明朝音律家王邦直为主题,全园环湖而建,规划建设音乐科普展示区、演绎空间互动区、音乐意境营造区,形成完整的景观环线。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