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闯出致富路
新即墨
2024年01月30日
新即墨2024年01月30日02版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为盘活土地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蓝村街道挪城村着力发挥生态优势,整合资源、强化专业管理,通过建大棚、种蔬菜,带动集体和群众参与其中,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民富村强产业兴。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菜农们正在自家的大棚里采摘蔬菜。
陈美娟是挪城村村民,自从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庄后,她便承包了村里建起的蔬菜大棚,种植油菜和菠菜等蔬菜。“今年承包三个大棚,主要种菜心、油菜、菠菜等七八个品种的蔬菜,收入非常可观。以前靠种小麦、玉米为主,现在改成种大棚,一年收入5万左右,比之前强很多,再加上村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我们负责订单种植,什么也不用愁。”陈美娟说。
发生这些变化,得益于蓝村街道成立的共富公司,公司采用集体经营、个人承包等新型运作模式,发展油菜、菜心、奶白菜等蔬菜种植。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健全产业链、加强产销对接等方式,让乡村发展有奔头,村民生活有盼头。据蓝村街道挪城村党委书记江世华介绍,2023年,挪城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部采用一个产业链来经营,能很好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随着挪城村蔬菜大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如今,挪城村已发展蔬菜大棚种植4000余亩,在带动了当地大棚蔬菜发展的同时,也吸纳了村庄1000多名村民就业,形成“产业在农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变产业工人”的农民增收新模式。
“现在在这儿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块钱,到年底还有土地流转费用,离家近不说,还可以再增加一份收入,心里非常高兴,邻村也有人在这上班,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村民刘伟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蓝村街道挪城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基础,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的发展路子,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蔬菜品种。目前,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已经和大型的公司和商超签订了订购协议,有效激发了村集体收益和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
“我们每天能加工20多吨蔬菜,每天大约有四五辆蔬菜车拉到保鲜库进行加工。另外,共富公司和肯德基、麦肯公司签订每年2000多亩地的肯德基1号土豆种植,提前把价格定好,老百姓每亩地增收近5000元。”江世华说。
产业腾飞,夯实共富之基。为充分释放产业“红利”,挪城村开始在村庄环境改善上下功夫,硬化道路,绿化环境。同时,积极开发大棚、水库等资源,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于胜涛 孙斐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