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再说”,今天你将“从何说起”?
新即墨
2025年02月06日
新即墨2025年02月06日04版面

李世明 摄
蛇年开工第一天,你是什么状态?是十个闹钟都没能叫醒你,身体虽然到岗、心灵还在远方?是行动慵懒、思维迟钝,患上了“节后综合征”?还是满血复活,精神抖擞地冲进地铁、奔向公司,元气满满,喜迎开工大吉?
还记得,“年后再说”是过年前的万能拖延借口。这下好了,真的来到“年后”,咱们怎么说?
啥事“年后再说”了
开工第一天,许多“年后再说”的规划就要启动实施了。当初撂下一堆“年后再说”的事儿你还记得吗?
“项目上线、修改BUG、迭代功能……不着急,年后再说”;
“整理笔记、复习网课、背书刷题……先这样吧,年后再说”;
“教学计划、准备课件、课程设计……差不多就行,年后再说”;
“减肥健身、停止熬夜、读书练字……时间还多,年后再说”;
……
当初,为啥非得“年后再说”?
“年后再说”=节前“无心恋战”。
“当时,说出这句话颇有几分无奈,面对年底冲刺、业绩考核有点心烦意乱,还要规划假期安排、为家人准备礼物等,只觉得压力陡增,对许多手头的工作有些心不在焉。”
“年后”这个时间节点就像是一个心理缓冲地带。为了减轻眼下的压力,人们就会启动“主动拖延”战术,只要不是极端紧急或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总会找出各种借口“日后再说”。
“年后再说”=“节后会做得更好”。
在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人们往往会产生“万象更新、重新来过”的心理,对未来抱有更多的乐观态度。“年后再说”实际上是预设年后能有更多时间、精力或者更好的状态来面对一些事情。于是,有意将计划放置在年后,期待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
“年后再说”=“氛围来了,谁也挡不住”。
“狂欢理论”认为,公共节日的狂欢是全民性的,这种脱离常规的气氛会让日常生活中的规则、秩序、诸多限制都被暂时性地搁置。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当商场响起“恭喜你发财”的音乐,大街小巷开始张灯结彩,这时候一门心思扑在手头的工作上,可能会感觉与周边氛围不搭,于是“年后再说”作为顺应节日氛围的情绪,会“理直气壮”表达出来。
年后Q&A
一眨眼,“年后”到了,开工的节奏将取代过年的氛围。每当此时,总会有不少人吐槽自己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一时无法适应。那么,如何快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上班模式,解决那些“年后再说”的事?
网上有很多方法,例如:提前几天回到工作所在地,调整作息;提前一天规划工作清单,找回工作感觉;心理暗示,不断强调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回报”……
我们准备了几个问题,希望能帮你元气满满拥抱蛇年。
Q:还有往后拖的借口吗?
A:拖延简单,开始难,但开始了就不难。
当事情已经拖到了年后,你会不会“年后再拖”或是干脆“年后不说”?当“年”越来越远,我们已没有时间“再等等,再准备准备”,也再没有借口把截止日期拖到下一年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脑运行的规律正是如此,永远喜欢选择熟悉且简单的事,当有困难或是新事物出现时,大脑就会选择回避并编造出恐惧,让你放下开始的想法,或者对你说,开始了也做不好。
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每个人都会许下新年愿望,但通常只有8%的人能够实现这些愿望,大多数人会把信誓旦旦的目标一拖再拖:计划减肥,“年后再减”;年后说,“还有12个月,不着急”;年中觉得,“太难了,不减了”。
海明威说,“如果你做什么都太拖沓,开始得太晚,就不能期望别人还待在那儿等着你”。新的一年,克服拖延、克服“开头难”,或许会发现“开始了就不难”。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战胜拖延的经历:眼看论文截稿日期一天天靠近,想明白了,“迟迟不动手,就是担心自己写不好。那就先写一篇世界上最烂的论文看看”。最后她得了优秀,因为在迅速完成初稿后,她用剩余的时间把论文又改了两遍。
心理学家总结出与拖延最有关的4个因素,即: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面对自己想要拖延的事情,不妨给自己点信心,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设立短期可达成的奖励,尽快开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Q:以为能一口气完美解决,真能吗?
A:世界不会因为你“以为”有所改变,只会因为你“作为”有所不同。
新的一年,你或许会以为自己能顺利解决去年的遗留问题,想象着今年升职加薪、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学会了新技能……
艾青在《花与刺》中曾说:“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坐在椅子上思绪可以飘向天际,回过神来双脚却未向前移动半分。“年后再说”的事到了年后,不会自动降低难度;以为新的一年会有新的改变,但改变并不会随着新年的钟声自动到来。
我们常常是“以为”太多,“作为”太少。“以为”太多,便会成为空想,脱离实际。少点“以为”,就是不要什么事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多点“作为”,便是多了点实干,多了点行动,为想象寻找落地的方法。
世界不会因我们的“以为”而改变,但我们可以用多点“作为”来靠近自己以为的世界。
或许你以为自己可以轻松地完成某个难度极大的任务,新的一年不妨将任务拆分,专注于每一个细小的工作;或许你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脑子记事,新的一年不妨开始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或许你以为自己可以凭借意志力对抗诱惑,新的一年不妨开始寻找科学方法来减少或避免诱惑;
……
Q:年年都在努力,咋感觉没有用呢?
A:请务必保持耐心,继续努力,直至滚烫。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今天,你努力了吗?”年前,你或许会说,“不努力了,年后再说”;新年伊始,“要继续努力”,又会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
有人已经坚持了300天早起晨跑,新年开工的第一天,就跑着去上班;有人去年学会了新的技能,计划今年再努力精进一下;有人一直在自己的领域深耕,或许没达到预期,却还是不断安慰自己“新年再努力一下”……
我们年年都在努力,也会有人发出疑问:“感觉自己已经白白努力了很久”“已经不再年轻,努力还来得及吗?”
每当此时,我们也会想到《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经历三天三夜的搏斗,捕捞到一条大鱼。但在和鲨鱼群的对抗中,大鱼被吃个精光,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劳而无获的圣地亚哥,就像是你我的一个缩影,哪怕一无所获,也会毅然决然地出海。
有句话说,“50度的水不会沸腾。请务必保持耐心,继续努力,直至滚烫”。只有不断努力了,你才能分清楚,豁出去努力、非常努力、比较努力、假装努力、不努力等不同的情况下,分别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节奏和前进方向,才有选择的余地、调整的空间。
不要看不起这种稳定而踏实的努力,它虽然微小简单又普通,但就像是蚂蚁,一点点搬回的粮食,足够度过一整个寒冬,迎来春天。请相信,只要你愿意继续努力,世界就不会吝啬给你惊喜。
可以想见,在接下来这个全新的年份,你会面对一些全新的挑战,有许多繁重的工作需要你来完成,那就赶紧做起来吧,就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转自青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