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4年12月12日

即墨区残联构建“全区域覆盖、全周期管理、全方位保障”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有爱无“碍” 托起残疾人“幸福大事”

新即墨      2024年12月12日     

新即墨2024年12月12日01版面


  即墨区残联通过建设助残阵地、丰富助残内容、创新助残模式,加快构建“全区域覆盖、全周期管理、全方位保障”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让全区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即墨区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相关工作经验获中国残联肯定。

  “机构+居家+站点”,推进残疾人服务全区域覆盖

  以机构托养为主导,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打造祥泰、新远大2处综合型残疾人服务机构,高标准配好配足专业人员、专业设备、专业场所等,为全区重度残疾人提供高品质集中托养服务。
  以居家照护为辅助,针对不便或不愿进机构托养群体,依托社会服务机构,融合康复教师、居家服务员等功能性群体,以镇街为单元组建20余支近300人服务队,就近提供送教育、送医疗、送康复、送服务、送救助“五送上门”服务。
  创新站点托管帮扶模式,在区级层面设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区助残机构和残疾人提供指导服务;在镇(街)层面建设17个“如康家园”,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分区域打造残疾人“活动之家”;在村居层面成立190余个助残联系点,提供帮办代办等基础性服务,搭建起覆盖全域、上下联动的“区一镇一村”三级服务网络。

  “康教+培就+医养”,实现残疾人服务全周期管理

  聚焦“少有所育”推行“康教融合”,围绕满足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双重需求,创新实行“康教融合”模式,全区2处特殊教育学校分类招生,在开展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服务,保障全区近700名残疾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聚焦“劳有所得”推行“培就联动”,抓好培训就业全过程服务,在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全区残疾人就业培训实践基地,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提供兜底性就业岗位,牵线搭桥帮助残疾人找工作、促就业。全区已有2000余名残疾人接受培训并解决就业岗位,超200名重度残疾人从单纯依靠政策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聚焦“病有所养”推行“医养结合”,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群,实行“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照护模式。在助残机构开设内部医院,实行“集中托养+配套医护”服务,实现医疗与康养的优势互补、功能互融。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采取“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实行家庭医生、医保门诊统筹和居家医养“三合一”实名制签约,为残疾人提供上门健康管理服务。

  “政府+市场+社会”,强化残疾人服务全方位保障

  我区以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试点,探索“民办公助”机构助残模式,通过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服务等“一揽子”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设立重度残疾人照护区等7大功能版块,申办教育、医疗、职业培训、养老、慈善等5项服务资质,推动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成为全省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累计服务残疾人1.7万名。
  “化零为整”配置资源,围绕破解机构运营成本高、残疾人家庭负担重的难题,创新“聚补代缴”“政策组合”等资源整合模式,对残疾人享受的康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等政策补贴,由本人委托政府向服务机构“代缴费”;对助残机构应享受的床位补助、托养人员生活补贴等奖补资金,做到应补尽补、集中发放,促进机构服务成本的规模化降低。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唯一全免费、非营利民办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
  “搭建平台”多元助残,成立全区“无障碍工作促进议事小组”,汇聚社会力量打造爱心助残服务平台。从残疾人最身边事入手,协调解决各项民生需求,先后为全区60周岁以下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为2000余户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危房改造。成立党建助残联盟,组织社会力量同助残机构开展结对共建,常态化提供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图为残疾儿童在定点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史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