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带来市政设施“大改善”
新即墨
2024年01月11日
新即墨2024年01月11日01版面
之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洁序美”,坑坑洼洼的积水路也变成了平整结实的市政道路,这是顺河社区居民邱海涛这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感触。“这里不仅美观了,日常出行和停车也方便了不少,现在的居住环境真是变化不小!”邱海涛笑着说。
邱海涛口中所说的“大变化”,正是顺河社区中学东路改造提升工程,是我区“背街小巷整治”众多工作成果之一。
据悉,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区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将“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市民群众“急愁难盼”,开展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确保城市交通“血管”健康运行。
在市政设施管护方面,我区对中心城区65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更新、微治理,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对15条市政道路的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对65条市政道路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对55条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的修剪补植,建设停车位116个,大幅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品质和精细化水平。
除背街小巷外,我区还聚焦老旧小区、商场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道路环境的微治理,全力打造市政基础设施精品工程,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我把生活中发现的污水管网不畅通问题通过随手拍及时上传,没想到部门很快就给解决了。”府北街社区居民宫钰为工作人员的处理速度连连点赞。
为助力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开展,我区在污水管网改造过程中,采取简化审批程序、缩短施工周期、严格防护要求、加强修复质量监管等措施,有效避免了因道路挖掘不规范、修复不及时、防护措施不得当导致的市民出行不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同时,不断加大设施的维修养护力度,一方面通过“文明青岛随手拍”小程序及时了解市民群众对市政设施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设施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通过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市政设施管护工作,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和管理的精细化。期间,未发生一起因市政道路管道施工、挖掘修复引起的投诉案件,获得市民一致好评。
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在我区部分人行道上还能看到用老旧板材铺就的道路,不仅环境得到了提升,修复成本还降低了不少。
“我们对道板维修坚持就地取材,减少不必要的新材投入,充分把市政设施资金用于市政设施管护中。”区住建局市政养护科负责人说,在占掘路方面,严格审批制度,统筹协调同路段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挖掘建设,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时序,控制重复开挖,防止“马路拉链”和“道路补丁”现象;在日常养护上也采取“市政+环卫”的模式,发挥环卫工人数量优势,在清扫道路时同步进行市政设施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送市政设施管养人员进行维修。
在青岛市2023年度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综合考核中,我区位列青岛市前茅。下一步,区住建局将结合主题教育,会同各部门、各镇街做好随桥管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桥区管线设施安全隐患,给市民创造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刘艳杰 朱楠 孙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