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即墨王加辉当选“中国好人”
新即墨
2023年11月15日
新即墨2023年11月15日03版面

日前,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举行。信守承诺、坚守海岛四十九载的即墨好人王加辉当选“中国好人”。
王加辉,男,1947年8月生人,中共党员,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山东头自然村村民。1974年,积极响应村庄义务护岛号召,登上赭岛,四十九年,坚守初心,扎根海岛。由于贡献突出,他先后荣获“即墨好人之星”、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好人”2022年度即墨区道德模范、2022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主动请缨,看守海岛
“赭岛需要村民看守……”1974年的一个秋天,即墨县(今即墨区)山东头村的大喇叭里传来动员令。
赭岛是田横岛的前哨,地理位置重要,岛上动植物资源及周边渔业资源丰富。驻岛部队撤防后,山东头村动员村民护岛,并言明护岛是义务,没有报酬。
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王加辉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登上赭岛。
守岛是艰苦而孤寂的,很多人对王加辉是否能够坚持下去持怀疑态度,“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以岛为家,坚持到底。”王加辉对乡亲们说完这句话,就带着妻儿,登上了这这座最高海拔40.2米、面积仅有0.16平方公里的小岛。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句看似简单的承诺,他却用了49年的光阴来兑现。
上岛时已是11月中旬,透骨的寒风席卷着青岛最东端的山东头村。“石炕上铺了些海草,海草上再铺上凉席和被褥,一家四口就这样蜷缩在一起,在石炕熬过了一夜。”至今,王加辉依然清晰记得上岛的第一个夜晚。
重重困难,矢志不渝
岛上怪石嶙峋,灌木丛生。驻军撤走后,什么也没留下,除了三眼淡水井和数间营房。在岛上,粮食运不进来,生存是个大问题,王加辉只能想办法自给自足。他和随后上岛的几户村民一起,依靠人力将荒芜的土地一点点开垦起来,靠种粮和捕鱼维持生计。秋天,粮食和蔬菜收获了,一家老小的口粮和蔬菜才算便勉强有了着落。
岛上也没有电,当8海里外的陆地上灯火通明时,王加辉一家却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整整21年。
由于是无人岛,赭岛至今没有停船码头,只能自己驾驶小渔船进出海岛,进出一趟海岛,光在海里就得漂6个小时,如果遇到大浪,根本无法出岛。登上岛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几乎主动与外界隔断了联系。
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尚且可以克服,思乡念亲的苦楚却让王加辉备受煎熬。“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放鞭炮,我只能跑到窗边看看,那个时候,我母亲还在,我非常想念她。”望着海那边的万家灯火,王加辉经常偷偷流泪。“但是,既然进来了,组织相信我,我就得守好这个岛,一直到老。”
守岛49年,初心不变
四季驻守岛上,夏天太阳暴晒,冬春两季海风湿冷,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昔日的守岛人陆续回到陆上,王加辉的四个孩子也相继离开海岛,但他和妻子却不为所动。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妻子在赶海时意外落水,不幸离世,王加辉悲痛交加。因长年受潮湿气的侵蚀,王加辉身体已大不如前。当初和他同一批上岛的也只剩下他一人,儿女们多次表示想接他出岛安度晚年,他却始终不愿意离开。
“岛就是‘战位’,只要我们在‘战位’上,海岛就安全。”在王加辉看来,他驻守这里不仅能保证海岛安全,还能保证岛上的小动物不受侵害,防止岛上的草木发生火灾。由于表现突出,在进岛后的第二年,王加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王加辉说,他是第一个主动走上海岛的守岛人,也是第一个在岛上入党的党员,守护好海岛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今,王加辉居住的房屋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他也不需再下地种田,儿女们也时常登岛看望。但,76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都要登上赭岛的最高处例行巡视。
一朝上岛,一生守护。四十九年来,王加辉的脚印遍布岛上的每一寸土地,从青丝走到白发,他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兑现着对党和祖国的庄严承诺,诠释着对党和祖国的一片深情。
(温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