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墙角里有一个修鞋铺

新即墨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即墨
  国永梅
  知道我们这个城市墙角的那个修鞋铺,是很偶然的机会。可自从知道之后,每次修鞋,总会首先想到它。
  那天午后随意溜达,便看见了街角有一个极简单的修鞋铺,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埋头修鞋。想到脚上的鞋子正需要换一个鞋跟垫,就走了过去。
  男子示意我坐下,我脱下鞋子递了过去说:“换一下鞋跟垫,要走路不发出嗒嗒声的。”他并不说话,拿起前面的一本稿纸本,用圆珠笔写:“好 20元,一般 15元。”然后抬起头用目光询问我的选择。我有些诧异,用手指了指“20元”。他点了点头,极其娴熟地操作起来。
  他面前的稿纸本,说是本子,其实就薄薄几页,可能因使用时间久了,四面已经卷了边,颇有些破烂。本子上的字并不成行,零乱地写着这样的短句:共30元、共20元、不能修了、明天来取……想到他刚刚的行为,我的心蓦地沉了一下,莫非他不能说话?
  我坐在他面前的小马扎上,等着他把鞋子修好。他的摊儿,摆着的全是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鞋油、胶水、锥子、磨石、剪子……一如极不起眼的他,披着一件褪了色的外套,头发几乎全白,粗糙的手上全是厚厚的硬茧。
  鞋子修好了,他递给我,指了指先前写下的“好 20元”的字样。我扫了他面前的微信码,付钱时输入了“50”的数字,对他笑了一下。
  离开修鞋铺,我有些说不出的酸楚和沉重。不知道这个不能说话的老人,是因了何,又是从何时开始,就听不到这个世界各样的声音了,也无法用自己的声音向这个世界诉说喜怒哀乐。
  大约又过了一个月吧。周末收拾家,看见了去年买的一双新鞋,总觉得鞋跟有些高便一直搁置着。突然想到了那个修鞋的老人,便提着鞋子出了门。出门后,老人那用来写字卷了边薄薄几页的稿纸本浮现在眼前,我便又退回去,找了两本新的厚厚的笔记本,两支新的碳素笔,连同鞋子放进袋子里,方安心出门。
  我先把鞋子递给他,然后在带去的本子上写下修鞋要求,又补充了一句:“上次过来见你的本子要用完了,这次给你带来两个本子和两支笔。”他笑了,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于是,我便也跟着他笑。阳光暖暖的,空气里似乎也有着阳光和煦的味道。
  鞋铺里还坐着几个人,看上去应该是老顾客了。他们告诉我,这个老人是因小的时候的一场疾病失去了听觉,在这里修鞋很多年了,手艺很好,如果是连他也摇头的鞋,那就应该丢掉了。
  我望向老人,他安详地坐着,专注着手中的活,一丝不苟,似乎整个世界静谧得如同只有他、他眼前的修鞋摊、他手中的鞋子和落在他身上的阳光。
  一个顾客的鞋子修好了,他在我带去的本子上写下“15元”,顾客掏出了20元,对他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找零钱了,走了。我的鞋子也修好了,他写下了“25元,收你20元”,指了指我带去的本子和笔。坐着的与他熟识的老顾客对我说:“你给他带了本子和笔,他这是要少收你五块钱,表达感谢呢。”可是这次我的鞋子要把鞋跟先切去一小块,要比上次费事得多,于是,我依旧微信扫码付了50元。他笑着对我点着头,算是与我说再见。
  这个修鞋铺没有字号,我也并不知道老鞋匠的名字。公路上喧嚣车辆长短的鸣笛,也都与他无关。他就那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停接过顾客递过来的鞋子,有的鞋跟磨偏了、有的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了……他粗燥的手仿佛被上帝亲吻过,几乎所有“受过伤”的鞋子都可以在他那里得到慰藉。人们接过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觉得比以前轻快舒适多了。
  有时候想,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亦是一个修补世界的人。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人间,无论是多么平凡,多么寻常,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人需要他的存在。即使在狭小的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过一生,亦是活出了生命别样的美与高贵。
  或许,这也是人们自然而然选择了多付点修鞋费的原因,不是施舍,不是怜悯,只是人们愿意用这样的一种暖意,来“修补”一下修鞋匠那无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