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2025年上半年工作亮点纷呈——
民生为本促发展 城市更新谱新篇
新即墨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来源:新即墨

岘山公园。
2025年上半年,即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锚定“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目标,以实干担当破解行业发展难题,以创新举措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在经济指标攻坚、重大项目推进、城市功能升级、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住建动能。
经济指标“双轮驱动”,行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区住建局以精准施策推动两大产业“量质齐升”。上半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一季度以26.6亿元总产值、6%增速登顶青岛十区市榜首;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达64万平方米,住房“以旧换新”政策落地133套,住房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为筑牢产业根基,该局创新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源头管控+信用评价”双机制,通过负面清单管理与建设主体信用分级,对劳务分包、商混供应企业实行动态名录监管,前置化解劳资纠纷与质量风险。联合多部门开展首次联合进场服务31个项目,高效完成26件建设条件回复,办理安全监督手续173项,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
在企业培育方面,“一企一策”推动建筑企业入库纳统,一季度新增纳统企业2家。青岛蓝湾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通过山东省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核准,成为青岛首家获此认证的企业,7家检测机构在12次专项帮扶中完成资质升级,行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资金引擎“全速运转”,重大项目落地见实效
“向上争资+精准施策”双管齐下,区住建局为重大项目注入“金融活水”。上半年争取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79.4亿元,到位68.94亿元,直接加速安置区建设;申报16个棚户区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拟争取12.48亿元破解配套设施资金瓶颈,让安置群众“住得进、住得好”。
1月,中心城区东部片区2416户居民通过抓阄选房喜迎新居ABC地块2772套回迁房顺利交付,拉开全年安置攻坚序幕。建立“月报+督查”机制,每月深入现场督办进度,确保项目按节点推进。
在民生设施领域,7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拟获国债补助105万元;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争取超长期国债2.7836亿元,东山前片区配套工程、燃气设施更新项目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初步审核,城市“生命线”升级按下快进键。
城市更新“精雕细琢”,功能品质实现新跃升
从“口袋公园”到“地铁时代”,即墨区以微更新撬动大变化。3处新建口袋公园全部开工,中南樾府口袋公园提前完工,其“见缝插绿”的建设模式获《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直播间》点赞,成为城市生态名片。
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淮涉河二路大修工程竣工通车,930米路段彻底消除积水隐患;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即墨段)进入“双线机械掘进”阶段,10座车站封顶、5个区间贯通,轨道交通蓝图加速变现。
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5个公共停车场完成投资1.43亿元,环秀雍苑西停车场新增40个泊位;4处公建停车场开放共享680个泊位,社会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46个小区水电移交改造完成勘查设计,14个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落地,居民生活更便利。
城乡环境全域提升。2处精细化保洁示范片区建成,10条“最洁净道路”成效巩固,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超98%,《即墨区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实施方案》为城市发展绘就清晰路径。
生态治理“标本兼治”,绿色发展底色更鲜明
以“全链条管控”守护生态环境。78处建筑工地落实扬尘治理 “六项措施”,责任到人;19期道路扬尘督查、10期环境卫生检查联动发力,70余条市政道路灰土带整治一新,“环境卫生综合提升行动”让城区面貌焕新。
垃圾分类步入“智能时代”。333台智能回收箱覆盖134个小区,8万注册用户实现月收运249吨,同比增长22%。更新垃圾桶2692个,定制化收运线路提升效率,“即分即美”志愿品牌开展150余场宣讲,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建筑垃圾治理形成闭环。整治问题点位550余处,完成14处市级督办任务;101个在建项目纳入智慧监管,254辆运输车辆实时轨迹监控,30次联合执法查处违规行为,区级装修垃圾分拣中心处置1.2万方垃圾,“清运预约小程序”实现“收运处”无缝衔接。
安全防线“织密筑牢”,城市运行稳中向好
安全生产“零容忍”。上半年建筑施工领域出动186人次,检查69个项目,整改隐患312项;“三员联动”机制确保房屋市政工程安全可控。燃气管道“带病运行”整治出动120人次,10次联合督导实现隐患闭环,筑牢民生安全网。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有力,未发生大规模讨薪事件,信访稳定局面持续巩固。防汛准备全面到位,300人抢险队伍、10台套设备及应急物资随时待命,重点部位台账化管理,为安全度汛保驾护航。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