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5年02月20日

“开春第一鲜”,为什么是它?

新即墨      2025年02月20日     

新即墨2025年02月20日03版面


  渔民出海归来 尚海 摄

  刚捕捞上来的“开凌梭” 赵健鹏 摄
  “过了年,开凌梭,鲜得没法说”“只要它一上桌,就闻见了春天的味儿”……
  在山东沿海地区,如果说春天有仪式感的话,那就是从吃“开凌梭”起头的。正月十五过后,渔码头热闹得像开了锅。渔船陆续归来,鱼贩凌晨蹲守,大姨们挎着包健步如飞,目标只有一个——“开凌梭”。
  这鱼有多诱人?老渔民撂下一句话:“宁丢车和牛,不舍梭鱼头!”但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不就是个梭鱼吗?入口一股土腥味儿,吃它白瞎那锅油!”什么是“开凌梭”?为啥人们的看法差别那么大?



  在山东沿海一带,人们总是把“开凌梭”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蛰伏一个冬天之后,活蹦乱跳的“开凌梭”奏响了春鲜季的序曲。
  一种“泥里挑食”的鱼。从字面意思上看,“开凌”指开春之后,河流冰凌融化;“梭”是梭鱼;“开凌梭”特指在这一时节捕捉上来的梭鱼。
  梭鱼,又名鮻鱼,为鲻科鮻属鱼类,在咸淡水中都能生长,多在港口、河口附近群集觅食。古人对梭鱼早有研究,明代的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能在泥里“讨生活”,它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毛刷状,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同时,它也能掠食水面上层的浮游生物。它的胃部肌肉发达,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食物。这样的生活习性和“饮食结构”,决定了梭鱼肉在大多数时候都“不讨喜”。
  一口“养精蓄锐”的鲜。然而,“开凌梭”完全是另一种味道。每到冬季,梭鱼都会从近岸浅水处游到深水区过冬。这段时间,它基本不进食,也很少活动。开春后,当冰凌融化流入大海,梭鱼会成群结队地游到河口附近觅食。这时捕捉上来的梭鱼,腹内空空,没有土腥味儿,肉质也紧实细嫩,被称为“开春第一鲜”。从立春到惊蛰期间,是梭鱼的“最佳赏味期”。过了这段时间,梭鱼胃口大开,吃的东西多了,肉质随之变粗,土腥味儿也回来了,有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柴油味儿”,有“六月梭臭满锅”的说法。



  梭鱼的名头很响,但容易“鱼目混珠”。网上的一些介绍也很不靠谱,让人们一不小心就错选了“梭鱼的亲戚”。
  学会看“眼色”。人们想买“开凌梭”,有时却买成另一种鱼——鲻鱼。尤其是随着天气渐暖,时常有人在海边用网捞梭鱼,其中就夹杂着不少鲻鱼。鲻鱼属于鲻科鲻属,与梭鱼是“近亲”,二者长得非常像。
  清代的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说,“鲻之言缁也,其色青黑而目亦青”,还说,“又有梭鱼,其形与鲻鱼同,惟目作黄色为异……今登莱海上冬春间多有之”。这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观察力,不仅写出了鲻鱼青黑色的特征,还点出要想区分梭鱼和鲻鱼,“看眼”就可以。梭鱼的瞳孔外圈是红黄色,也称“赤眼”“红眼鱼”,网友调侃其“熬夜等春来”。鲻鱼的瞳孔外圈则颜色发白,也称“白眼”,网友调侃其“大概冻懵了”。
  当然,鲻鱼味道也不错。古人有诗说,“鲻鱼佐餐胜鲈鱼,最好桃花泛浪初”。而且,鲻鱼的鱼子可制鱼子酱。
  其实没“狼性”。关于梭鱼,人们有一些误解。比如,很多人说梭鱼也叫“海狼”,凶猛堪比鲨鱼。这实在“高看”梭鱼了,它虽活泼好动,但并无攻击性。“海狼”指的是魣科魣属的鱼类,是肉食性鱼。有些地方也称其为“梭子鱼”,但跟我们说的梭鱼截然不同。
  此外,渔民有时还能捕到一种“香梭”。它名字里有个“梭”字,但其实是狗母鱼科蛇鲻属,跟梭鱼“八竿子打不着”。



  在山东,把“开凌梭”当“心头好”的,不光是青岛。
  游遍滨海的餐桌。每年开春后,“开凌梭”就挂着冰碴,“游”进沿海万千百姓家。除青岛之外,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地区,都有吃“开凌梭”的风俗,只是称呼有所不同。比如,在烟台叫“开冰梭”,也有地方叫“开凌鮻”。其中,黄河口、大沽河口等地所产的“开凌梭”,格外肥美。
  倾听岁月的足音。如今,山东出产的“开凌梭”大多是海捕的。而过去,山东曾是养殖梭鱼的重要基地。上世纪50年代,女姑口村的渔民捕捉梭鱼后,在鱼池中放养成功。
  “不挑食,好养活”的梭鱼,也成为青岛最早开始养殖的鱼类之一。为了推动梭鱼大规模养殖,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雷霁霖和同事一起,拜渔民为师,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实现了国内梭鱼人工繁殖零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菱鲆、海参等名贵水产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梭鱼养殖明显减少。
  梭鱼身上,铭刻着新中国第一代海水养殖“拓荒者”的心血,也见证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时代的日新月异。



  你知道“开凌梭”怎样做才好吃吗?对于城市来说,又该怎样利用好“开凌梭”的价值?
  “菜单常新”。在山东沿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吃“开凌梭”的方法。在青岛,常见的做法有清炖、红烧、酱焖等。下锅前,须将梭鱼腹内黑膜剔除干净,然后用文火慢炖,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其鲜美和营养。在潍坊,有一道名吃叫“梭鱼抱蛋”,就是用“开凌梭”炖猪肉丸,出锅前撒韭菜末,雪白的汤汁、碧绿的韭菜,令人垂涎。在威海,人们用梭鱼肉剔骨、去刺、切丁,跟肉馅一起,包成包子,鲜味扑鼻……
  不过,要想更好地吸引年轻人,还得不断更新菜单,不能总是“老三样”。近年来,东营通过举行“黄河口开凌梭美食节”,吸引了众多目光。当地开发的“红虾酱烧开凌梭”“香椿开凌梭疙瘩汤”“葱烧开凌梭泡馍”“渔家蒸鱼肠”等菜品,令人耳目一新。
  “故事入心”。“开凌梭”虽鲜美,但在文化层面还需深入挖掘。比如,人们提起鲅鱼时,想到的是孝文化,还有一系列故事。而目前与“开凌梭”相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似乎并不多。
  其实,“开凌梭”也是海洋文化的独特符号,可以成为地方文旅的IP。有的地方,渔民在捕捉“开凌梭”前会举行仪式,祈求大海赐予丰收。相传,在河流入海口捕捉“开凌梭”时,渔民能隐约听到冰凌化开的声音。
  “开凌梭”不只是一条鱼,也是第一缕春的消息,是勤劳的人们,挥洒汗水向丰收迈出的新一步。一个蓬勃而又丰盈的春天,就此拉开序幕。

(转自青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