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服务体系 建设“和谐教育”品牌
新即墨
2024年09月10日
新即墨2024年09月10日02版面

(上接一版)搭建专业引领平台,培育本土教育人才。完善精准培训体系,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培训、“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各级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23年以来,全区有11名教师获评齐鲁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班主任等省级先进称号,8人获评青岛市“最美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15人被评为青岛名师,24人被评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87人被评为青岛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880余人获评即墨区“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深入开展“学理论,传承红色基因”“话青春,勇担强国使命”等主题教育,把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渗透于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胸怀家国、情系民生、奋发上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追求。
深化集团化办学、协作体教研和联盟办园,以城帮乡、以强扶弱,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减负提质工程,从课程设置、作业布置、作息时间等方面规范办学行为,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把阳光、快乐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成长。全面落实“十个一”项目,广泛开展科技节、艺术节、研学旅行、阳光体育等比赛和活动,多途径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全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展现良好综合素质。2024年高考,特招线、一段线等各类达线人数稳中有升,尖子生数量取得新突破,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在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有66项课题、320余名学生获奖。在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青岛市拳击锦标赛等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19所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
强化惠民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我区把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作为工作动力,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积极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回租回购34处民办园办成公办园,增加公办学位1.4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1.1%。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0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实施运行成本补助,提高学生午餐质量。安全运行265辆校车,解决1.8万名农村学生上放学交通问题。优化“5+2”课后服务,受益学生10万余人。开放67处学校操场,方便市民健身锻炼。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近三年发放各类助学金及免学费700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9万余人次。
下一步,全区教育工作将锚定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落实“一四十百”总体思路,重点在布局优化、资源扩增、提质增效等方面发力,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每所学校,建设“和谐教育”品牌,奋力书写新时代即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为蓝谷实验中学。
(王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