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师林佳鹏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先后出示青岛市“一师一优课”、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青岛市“名师交流课”——
他像一盏灯 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新即墨
2024年09月06日
新即墨2024年09月06日03版面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能在学校需要时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作为一名教师,他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先后出示青岛市“一师一优课”、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青岛市“名师交流课”,被评为青岛名师;作为班主任,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带八届初三毕业班,三次荣获青岛市先进班集体、一次即墨区优秀班集体,先后获得区优秀新教师、区初中教学质量优胜班主任、区优秀班主任。
他,就是即墨二十八中教师林佳鹏。
勇挑重担,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2015年,林佳鹏入职即墨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学,任教九年级物理,担任班主任。当时学校缺少物理老师,化学专业出身的他放下“老本行”,二话没说,毅然接下这一重担。他一边抓班级管理,一边研究物理教学。凭着一股子拼劲,在物理教学上取得很大突破,他任教的3个班级成绩都很优秀。同时,他担任班主任的九年级2班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这期间最难的还是九年级下学期,根据中考复习计划,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完八年级物理上下两册。而林佳鹏没教过八年级物理,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他积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潜心钻研各区市历年的中考真题。一学年下来,他做过的习题集堆满了桌子,摞在一起比电脑屏幕还高。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各种笔记,有做题和红色改正的痕迹;有标注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重点;有需要表扬的学生名单……随机抽取一份,他都能清楚说出哪个知识点需要强调,哪些题目需要再练一练。
2019至2020学年,九年级有一个班同时缺少化学和物理教师。林佳鹏主动请缨,承担起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两门学科知识体系各异,重难点也不同,研读两科教材过程中,要不断地切换思维模式。刚讲完物理的力学原理,又得转换到化学反应,刚讲完化学离子共存,又得转换到物理的电学计算。为避免出现物化偏科,他创新运用了“捆绑评价”模式,两门学科都好才行。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是“物化老师”,中考时,他所带班级物理、化学都取得优异成绩。
创新教法,化学原来如此有趣
化学课上,林佳鹏给学生表演了一个“小魔术”:随着神秘液体滴入,杯子里的红色液体瞬间变得透明,学生们十分惊讶,发出啧啧惊叹。
为给学生们呈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化学课堂,林佳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惊喜和趣味。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他带来白醋、柠檬汁、小苏打等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先让学生猜测酸碱性,再通过实验验证。明白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后,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一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胃酸过多时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吃松花蛋时蘸醋可以消除苦涩味。这样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知识点,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化学魅力。
倾注关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林佳鹏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他深知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心理变化和困惑需要得到及时关注引导。
有一次,一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林佳鹏发现后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倾听他的烦恼和困惑。在交流中,他了解到,该生因为父母的期望过高,感到压力巨大。他一边做好引导,一边鼓励该生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同时,与任课老师一起去该生家走访,与他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生逐渐调整了心态,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中考最后一天下午,林佳鹏目送同学们离校。这名学生转身,在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眼睛通红地说:“林老师,谢谢您!”那一刻,他觉得这些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教育的道路上,林佳鹏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图为林佳鹏在给学生讲解物理难题。
(谭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