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卡牌”,该“卡一卡”了
新即墨
2024年08月06日
新即墨2024年08月06日04版面

卡牌成为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某商场内各式各样的卡牌产品。
最近,在孩子间流行的小小卡牌引发很大争议——
不少孩子痴迷于拆卡、集卡,动辄花费几百上千甚至数万元;有主播在“拆卡”直播间推销“叠叠乐”等带有明显赌性的玩法,吸引未成年人下单;一些卡牌在二手市场更是被炒到21万元的天价,令人咋舌……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卡牌——“60后”“70后”热衷的“洋片儿”,“80后”“90后”追逐的水浒卡、三国卡,“00后”“10后”收集的小马宝莉卡、奥特曼卡。原本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卡牌游戏,为何会变了味?
卡牌游戏的“流行密码”
卡牌游戏何以经久不衰,赢得几代人的青睐?
“刻入基因”的收集爱好。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不停收集食物、水、皮毛等物资。久而久之,大脑便将这一特性刻入了基因:收集行为,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出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的神经递质,让人“停不下来”。
我们如此热爱收集,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积攒过糖纸、画片甚至包装盒等“奇奇怪怪”的东西。现在,浓缩了覆膜、烫金、UV上光、光栅、模切等繁复工艺的卡牌,设计更新颖、制作更精美,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如今的卡牌,与当年相比,不再是同一量级,已成为游戏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相关数据预计,2027年TCG(集换式卡牌游戏)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至312.6亿美元。
流行IP的“磁吸效应”。一个成功的IP,往往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受众基础,有的是陪伴小朋友成长的动画片、电视剧,有的是青少年热爱的游戏,本身就有大量拥趸,进而能够相对容易地转化出大量动漫卡牌的“粉丝”。
卡牌可谓是IP衍生品领域最大的热点方向之一。奥特曼卡牌“笼络”男孩的心,小马宝莉卡牌让女孩“两眼放光”,还有叶罗丽、蛋仔派对……时下火热的IP不少都被制作成卡牌,仅卡游公司一家获得授权的IP就超40个。 孩子间通行的“社交货币”。编手链、折星星、集邮票……从流行的爱好中,孩子们相互模仿、交流沟通。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卡册,介绍最近新入手的“稀有卡”,分享抽卡经历;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牌,互相交换,形成新的流转和玩法……在这个过程中,卡牌成为孩子社交中的一种媒介,也就是“社交货币”。
社会学家罗兰·巴特在其著作《流行体系》中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制造流行,即当我们不再只考虑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还要在意它的符号价值时,决定符号价值商品价值物品吸引力的就是“流行的力量”。卡牌,借由“流行的力量”,拥有了商品价值之外的吸引力。
“赌性”升级,游戏“变味”
小小卡牌,如今被“玩坏了”,卡牌公司、经销商、主播、自媒体网红、评级机构、二手商家“纷纷下场”,滋生出种种乱象。
盲盒玩法,以高卡位诱导成瘾。现在,卡牌多以盲盒形式销售,每个系列产品里,都设计了普通卡位、中卡位和高卡位,卡位越高越稀缺、抽到的概率也就越小。
抽中好卡瞬间“上头”的快感,让许多孩子难以抗拒。央视《财经调查》近期播出的节目《变味的“卡牌” 卡牌盲盒无序销售 未成年人沉迷抽卡无法自拔》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疯狂抽卡的情形——
为抽中小马宝莉系列的最高卡位“黑背”而成盒购买,直至掏空自己的钱包;买完就在门店拆包,一旦拆出心仪的卡,就激动得手舞足蹈,拆出所谓的“废卡”,则一脸失望随手丢弃;现场尖叫声此起彼伏,时不时爆发出“雷人雷语”:“我又空包了”“散包没出奇迹”“我天!我抽到了‘黑背’!运气爆棚”“大神保佑,2000块钱又没了,最后一抽”……
直播拆卡,以小博大赌性升级。在一些小朋友看来,“最刺激的就是在直播间里买卡、拆卡”。在“叠叠乐”“数小马”“数蚊子”等玩法的加持下,他们越玩越上瘾,甚至成箱购买,再由主播代拆。卡游公司2024年上半年仅在抖音单平台的销售额就达2.78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近2亿元。
“代拆”过程以小博大,卡牌变身“博彩”,形成非理性消费的不良导向,容易滋生赌博心理。虽然几乎所有直播页面的醒目位置,都会明确标示“未成年禁止下单”的字样,但实际上,未成年人下单便利、毫无阻碍。加之直播间内“羊群效应”显著,不少孩子产生跟随购买行为,不惜一掷千金。
卡牌评级,人为炒作抬高身价。最近,小小卡牌也有了“评级”——卡牌评级机构通过稀有性和品相,对卡牌进行分数评定。有了所谓的评级后,卡牌身价飙升,翻几倍甚至几十倍。在评级机构的“助攻”之下,卡牌交易愈发火爆,一些实体店铺为分一杯羹,也提供回收、寄卖高卡位卡牌的服务。
在这场交易游戏中,卡游公司卖卡,评级机构收费鉴卡、推高价格,二手商家倒卖……每个环节都瞄准了孩子和家长的钱包。
让卡牌游戏回归游戏本身
“博彩”意味十足的卡牌游戏,“无底洞”式的消费模式,让不少孩子难以自拔,耽误了学业、掏空了家长的钱包、危害了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为防沉迷,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游戏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可以独自购买卡牌盲盒。但卡游公司在实际经营和管理中并没有遵守相关规定,线下各类门店“畅通无阻”,在卡游App和小程序上,未成年人账号也可以随意下单。
熙熙攘攘,当卡牌产业每一个环节皆为利来,谁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对家长而言,不光要盯着孩子手上拿什么,还要考虑孩子脑子里想什么。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对儿童有益的游戏,不仅是放松与消遣,也是接触世界、拓宽知识的窗口。
一方面,家长应当加强引导,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避免沉迷。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其他手段丰富孩子的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户外运动、旅行,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等。
对相关部门而言,合理地规范与引导必不可少。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监管执法职责,对卡牌经营模式进行规范,引导生产者、经营者诚信经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还可出台保护性措施,对中小学校园周围的游戏销售行为进行具体规范,对校园周边区域的商家加强监督等。
对企业而言,以内容取胜才能行稳致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卡牌企业和行业应当明白,以“博彩”“赌博”营销为主要销售手段的游戏,注定不会长久。
卡牌行业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关键是要积极修炼“内功”,在卡牌设计方面下功夫,以内容取胜,真正赢得孩子们的青睐。行业组织也该“动起来”,制定相关准则,引导行业自律。
各方共同携手,不让卡牌风潮失去控制,给孩子们一片蔚蓝的“游戏海洋”,才能让童年的快乐不走味。
(转自青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