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即墨卫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2年08月02日

青岛蓝谷:科研优势转化产业胜势

新即墨      2022年08月02日     
  蓝谷最大的优势是海洋科研,如何把科研优势转化成产业胜势,是摆在蓝谷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今年以来,青岛蓝谷狠抓产业起势,围绕产业定位、产业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谋定后动确定产业方向

  从默默无闻到串“珠”成链,问海路的蝶变是蓝谷发展的一个缩影。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青岛蓝谷始终以海洋科学城为发展定位,快速集聚海洋科研资源,拥有“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50余家,各类创新平台70余个,高精尖人才集聚。即墨区委书记、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书记韩世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蓝谷产业导入是今年要啃的“硬骨头”。春节刚过,青岛蓝谷管理局召开会议,围绕“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三个方面,研究谋划下一步发展思路、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
  围绕青岛市24条产业链,蓝谷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规划,确定了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

四大园区搭建产业载体

  根据调整后的规划,蓝谷布局了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鳌山卫片区、温泉片区)、海洋信息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作为项目落地的载体。其中,海洋生物产业板块将围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营养食品和保健品)、海洋生物制品(生物酶制剂、生物医用功能材料、化妆品)、海洋渔业、海洋新材料等方向进行产业导入、项目落地工作。
  为此,蓝谷成立建设运行指挥部,按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定位、一个规划引领、一名领导担任园长、一个平台公司开发建设、一个事业部跟进招商、一批科研院所科技赋能、一支产业基金助力、一套招商政策支持的“八个一”原则,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以“亩产效益”为标准,进行片区化打造、饱和式投入、专业化招商、特色化发展。
  发起设立蓝谷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立覆盖中试、投产、加速、并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链条,以基金投资赋能成果产业化落地。其中,总规模20亿元的蓝谷引导基金于6月份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于7月底前完成设立,9月份将实现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等多领域子基金覆盖。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头部创投机构的密切合作,上半年新引进秉尚资本等金融类机构110余家,累计达到510余家,总规模达470亿元。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