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返回 2022年06月07日

粽子里的旧时光

新即墨      2022年06月07日     
晓 晨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临近,大清早街头就会响起一声声“热粽子”的叫卖声,浓郁的香味儿吸引不少大人和小孩子围拢过来瞧热闹。
  五岁的小妹身子灵巧,她挤进人群,趁着小贩没留意,抓起两个粽子撒腿就跑,却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拽住。我冲上前,张开嘴咬住了小贩的手臂。
  母亲愣了,铁青着脸抡起巴掌,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像个木头人一样傻站着,摆出一副任凭母亲处置的架势。
  卖粽子的小贩制止了母亲的打骂,讪笑着递过来两个粽子。母亲摆手拒绝了。
  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诚实做人,可现在她失望了。
  妹妹受到惊吓病倒了,发着烧,热得烫人,折腾了好几日仍不见好转,看上去傻傻的像是丢了魂。母亲慌了,大半夜跑去父亲的工作单位。那里距离村子十几里路,母亲气喘吁吁地找到父亲,连跑丢了一只鞋都浑然不知。
  工地老板很贴心地安排了一辆车护送父母回来,妹妹虚弱地睁开眼说:“爸爸,我想吃粽子。”父亲噙着泪答应着,风风火火地连夜赶去县城。
  妹妹蘸着白糖一口气吃完两个粽子,再喝下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水,高烧神奇般消退了,小脸蛋逐渐恢复了红润。母亲喃喃地说:“可怜的孩子,原来魂儿全丢在粽子上了!”
  事后,母亲心疼地责备我,傻孩子,娘打你时,咋不知道躲闪啊!我坦然回答,假如我躲开了,娘就会把气撒在妹妹头上。母亲愣了愣,随之苦涩地摇摇头。
  母亲去集市上买了些芦苇叶和糯米回来,按照邻居奶奶教的法子学着包粽子,包出来的粽子奇形怪状有点滑稽,下锅蒸熟裂开了肚子,却散发出一股馥郁的香甜,吃到嘴里格外爽口。那天,我和妹妹吃到了有生以来“最好吃”的粽子。
  母亲知道一双儿女喜欢吃粽子,大热天赶去村后的小河边,那里水浅,生长着一大片茂密葱郁的芦苇荡,那些肥大厚实的芦苇叶可是包粽子的最佳原料。母亲试探着趟水下到河里,专挑那些宽宽长长的芦苇叶割下来,收拢到岸边打成捆,小心翼翼地装进小推车运回家。
  挑选出上等的芦苇叶洗净泥沙,泡在水里浸一阵子,再倒进烧开的铁锅里煮沸,经过这般处理的苇叶去掉了原有的青气,颜色变得墨青,还增添了韧性,反复弯曲也不容易折断。
  粽叶准备妥当了,红豆、大枣、花生等材料一应俱全,买回来的米也提前浸泡一夜,母亲开始坐下来包粽子。包好的粽子用红线缠绕捆绑着,菱角分明饱满均匀,放进大铁锅里蒸煮一阵子,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出一股浓郁的粽叶香味儿。
  端午节,母亲大清早就蒸熟了粽子,骑着三轮车径直奔向父亲工作的工地。那天,工地老板品尝了母亲包的粽子后赞不绝口,母亲腼腆地笑着连声道谢。
  如今,远离了童年,旧时光不再,我和妹妹对于端午节粽子的记忆却依然刻骨铭心。无数个粽子飘香的岁月,母亲用一双巧手把深深的爱融进了相拥的米粒,把炙热情感编进了绿意盎然的粽叶,软糯香甜的粽子上缠绕的红丝线是母亲放飞心灵的寄托,让每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都飘逸着母爱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