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我的抗战】(二)

抗战时期即墨地方军事武装的创建

新即墨 新闻    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来源:新即墨
  七七事变后,我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在与莱阳县委取得联系后,回到即墨开始恢复党的组织活动,组织武装力量。并将普东、袁家屯、南泉、挪城一带的党员和大多数民先队员组织到队伍中。1938年正月,“胶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七大队”(以下简称“第七大队”)成立,驻在楼子疃村。
  清明节这一天,日本鬼子和汉奸进犯赵家岭,我部接到情况后,立即出发打击日寇的侵犯,这是部队建立后第一次与日寇作战。在此次战斗中,中队副孙玉敏和战士赵喜友壮烈牺牲。战斗结束不久,五月初七,第七大队准备北上与胶东特委汇合,路过店集时,遭到即墨县民团大队长韩炳宸部袭击,由于敌众我寡,我部受到严重损失,不能继续前进,又返回即墨西部重新整顿。这时,姜黎川部声明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因此,第七大队没有转移,转而与姜黎川部合作。
  8月份,姜黎川和青岛国民党的谭以桑建立联系,态度就变了。9月份,我在平度县沙旺林和王云九、韩育民开了个临时会议,研究不能再给姜黎川抬轿子,为他扩大队伍。我们要接受教训,建立自己的部队,把即墨的党员和可靠的力量都集中到韩育民这边来,把在姜黎川部队里的可靠力量也都拉出来,积极组织起胶、即第一支队。

胶东抗日联军六十五团

  1938年初,以李肇岐为首的爱国青年在李家西城一带成立了国民革命党挺进总队独立中队。4月,在鳌山卫加入孙殿斌部,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党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在刚组织队伍时,李肇岐向王云九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在条件许可下的时候可以把队伍拉到共产党这边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李肇岐由中共山东省委保送到黄埔军校学习(那年他18岁),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共山东省委工作。1929年,李肇岐被军阀韩复榘逮捕,直到1934年才被释放。他出狱后,也来找党组织,想自己组织抗日游击队。1938年清明节前几天,李肇岐曾派李兆双到泊林找我,我对他还不太了解,因此,也没表示什么态度。
  1938年秋,我派王云九到崂山县找李肇岐,动员他北上改编,实现以前的承诺。李肇岐把部队开到地点,正式改编成胶东抗日联军六十五团(即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

胶即大队

  1942年正月三十日,胶即大队(以下简称大队)在朱家庄正式成立,由于宝光(化名林承先)任大队长,我任政委。于宝光同志任大队长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付国民党隋永谞(于与隋是同学关系)。大队成立几个月后,上级派王海亭同志任政委,我调往南海办事处任主任。在我离开胶高即中心县委之前,又组成胶县地方武装,当时是在姜黎川二团十一联的番号掩护下组成的,就是以后的胶县县大队,这时胶即大队改番号为南海军分区独立二营,后又改为即墨独立营,1943年又改为县大队,董洪云任大队长,郝延成任政委。(口述人:袁超)
(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