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安全指南
新即墨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7月04日 来源:新即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以下是针对大学生群体常见的几种网络诈骗手段及常见的电诈“工具人”行为汇总,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的防范能力,提升遵纪守法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生活环境。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受害人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大三学生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称他涉嫌参与一起重大洗钱案件,要求他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调查,否则将对他采取强制措施。小王被吓得不知所措,在对方的诱导下,分几次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2万余元转到了指定账户,事后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
如遇自称公检法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微信、QQ等形式发送逮捕证等文书,没有“安全账户”,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
机票“退改签”类诈骗
【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假冒航空公司客服,发送退改签通知,引导受害者加QQ等即时聊天工具,私下通联,并通过诈骗链接让受害者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非法获取受害者信息后,盗刷银行卡。
【典型案例】
大学生孙某购买机票计划返校,随后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预订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可按信息内提供的方式联系客服办理退改签并补偿300元。孙某联系所谓客服后,按对方要求加了QQ好友。“客服”发送诈骗链接让孙某填写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用于退款,孙某操作后,卡内2800元被盗转,再联系时已被拉黑。
【警方提醒】
第一时间通过所属航空公司官方购票程序或电话、网站进行确认。不点击任何非官方链接,尤其是下载即时聊天软件、会议类软件的链接。提及个人隐私、银行卡信息的要提高警惕,切勿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谨防透露个人信息。
(即墨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