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以改革“冲击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即墨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0日    来源:新即墨

  我区持续推动重大涉海科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布局,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高端要素集聚地。
  (上接一版)
  不只是纺织服装产业。让即墨区传统产业的金字招牌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焕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即墨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产业转型由“自转”向“公转”进阶的创新路径,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要素市场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四化”并举,全方位推动传统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先后制定《即墨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数字即墨2024年行动方案》《即墨区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在企业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数字经济、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改造建设和全周期发展。
  聚焦数字领域人才引进,加力做好“引、育、留”文章,建立健全“揭榜挂帅”引才、“以赛引才”等机制。近三年,全区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领域专业人才超过1万人。
  ……
  在多重打法之下,即墨区开辟了“以数强实”的新赛道,打造出“产业逐智”的强引擎。目前,全区65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率超过50%;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区,先后培育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2个、“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1家。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如阳光雨露。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仅用17个月实现从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创下了奇瑞全国13个整车工厂建设最快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即墨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以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例,近年来,即墨区探索“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实践路径,先后完善以“打包评估”“约定指标”“效益评价”为重点的“标准地”出让模式,创新以“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为核心的“承诺制”改革举措,实行以“上门+清单”“入库+会商”“智能+人工”为特色的“全代办”服务机制,对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进行赋能增效。今年以来,全区182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竣工投产55个,项目整体建设周期平均缩短5至6个月。
  优化营商“软环境”是增强区域发展“硬实力”的关键所在,亦是即墨区积蓄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
  自2023年以来,即墨区重点围绕解决政府部门监管存在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率先在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药品零售等领域探索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模式,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联企助企、联检联服”,切实为企业降压减负,促进企业轻装快跑。
  目前,“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食品生产领域)已获批山东省跨部门综合监管“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创新项目,并被评为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金牌案例。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即墨区积极探索轻罪治理新路径,通过建立“一站式”速裁平台、办案流程再造等举措,构建起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治理新体系。“基层检察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基层轻罪治理“一站式”诉讼模式被确定为全省试点。
  此外,即墨区在全国率先将企业微信政务版应用于政务服务咨询工作,首创“智能+人工”咨询模式。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快速识别和分析实现的190余个高频事项即时回复,以及200余名区镇两级窗口业务骨干为企业在线提供“微服务”,准确快速便捷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实施以来,即墨区通过AI实现政务服务咨询24小时即时回复,共完成政务咨询4500余次,有效解决了项目政策咨询“排队难、跑多次”的问题。

  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即墨区聚焦发展堵点和民生难点,推出“党建+社会救助”“医养结合”等系列改革举措,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民生“大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同频共振”。
  在乡村振兴的民生画卷中,即墨区创新发展路径,完善“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改革事项。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指导组建55个村级强村共富公司,创新实行村级强村共富公司分类管理,探索推行“共富示范田”“共富产业园”“共富微车间”“共富金平台”4大共富模式,确定“万村共富”帮扶项目7个,衔接资金项目6个,其中2个项目分获青岛市强村共富项目“争先赛”一、三等奖,在全市“衔接资金项目推进会”推介经验。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青岛主城区扩容重要承载地,即墨区按照“对标主城、组团提升、全面融青”的理念,创新实行“1+7+3”城市更新指挥部工作机制,重点实施低效片区、旧城旧村、文明典范城市等七大领域攻坚行动。地铁7号线、机场快速路、营流路等一批快速融青干道建设全线突破。
  即墨区立足民生堵点难点问题,以小创新撬动大民生。聚焦解决失能失智人员照护难题,通过体系、载体和制度“三项建设”,在全市率先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所有镇街,有效破解农村失能失智人员“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家庭无力护”的照护困局,探索出一条农村地区失能失智人员护理保障的新路。目前,此项改革已惠及全区8600余人次失能失智人员,在镇街覆盖设立服务站点的做法为全省首创。
  在教育方面,即墨区深入实施“强校提质”“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不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一手抓硬件建设和学位保障,近三年共建成启用二十八中东部分校等中小学、幼儿园75处,有力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手抓队伍建设和育人品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扎实办好“学生精彩、教师幸福、家长称赞、社会向往”的即墨教育。
  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持续完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改革攻坚,不断深化改革成果的强引擎下,一幅经济发展向好向新、产业发展动力十足、人民生活安定有序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在即墨徐徐展开。 (梁之磊 王涛 窦衍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