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海洋产业全面起势,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生质量稳步提升——
以改革“冲击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即墨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0日 来源:新即墨

青岛泰睿思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人在芯片测试生产线检验产品质量。
以改革释放发展动能,以创新激活增长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即墨这座千年商都已“提速竞跑”。
围绕“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要求,即墨区立足资源禀赋,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有序深化各领域改革,推动海洋产业全面起势、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生质量稳步提升,区域发展格局呈现新面貌。
培育壮大海洋产业
海洋是即墨区最大的特色和资源禀赋。
青岛市委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赋予即墨“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的使命。即墨区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的发展理念,聚焦资源汇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招引等方面持续攻坚,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森科特首创国内网衣清洗机器人,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725所海洋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市率先获批;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青岛美谷生物共享工厂投入使用,活性乳酸菌项目主体封顶……海洋新兴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一批竞争力强的海洋新兴产业正在这里加速聚集。
海洋产业聚势成群的背后,是即墨区以科技作为海洋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加速“建平台、汇资源”的创新思路。即墨区持续推动重大涉海科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布局,在蓝谷聚集崂山实验室、“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科研机构,以及山东大学等50余所高校院所、112家高端创新平台,打造了全国领先的海洋高端要素集聚地,为深海科研和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在科技硬实力的基础上,即墨区将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锚定现代渔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3+3+2”海洋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涉海项目招商引资。
今年以来,即墨区新引进蓝谷·纳晖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生态园等涉海项目20个,推动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北部码头等41个项目入列青岛市海洋重点项目。2024年上半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345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区GDP的42.4%、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12.9%。
强化海洋产业引领力,亦需瞄准新赛道,超前布局海洋未来产业。眼下,即墨区正在抢占深海资源开发、海洋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和战略要地,积极开拓海洋未来产业新场景。
提质升级传统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即墨区工业底蕴雄厚,以纺织服装为例,全市产业的70%以上集聚于此。但是,由于外部环境欠佳、竞争力削弱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纺织服装外贸进出口总额近三年下降13.5%。在此背景下,即墨区以对外经贸提质增效为突破口,通过做大平台、做强产业、做实市场,推动纺织服装聚链发展、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走出了传统产业“蝶变”升级焕发新质生产力的“即墨路径”。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业实现进出口52.6亿元,新兴市场出口不断扩大,出口东盟国家同比增长16.8%。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