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即墨古城:从牌坊读懂千年故事与传承(上)
新即墨
2025年02月25日
新即墨2025年02月25日04版面
作者简介:杜继凯 山东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即墨区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他深爱家乡即墨,对其千年历史兴致浓厚,多年来深耕即墨古城文化,遍览《即墨县志》等史料,厘清了即墨古城19座功德坊的来龙去脉。基于研究成果,他以笔为刃,创作大量诗、词、散曲,诠释先贤功德,歌颂即墨千年历史,为传承地方文化添砖加瓦。
即墨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公元前567年,齐大夫在今平度大朱毛村建即墨城。当年“田单破燕”大摆火牛阵就发生在这里。汉代胶东国康王都在此,又称“康王城”。
公元596年,即隋开皇十六年,移址现在的即墨城。朱毛村的即墨城,就有一墨水河流过(现在的猪洞河)。即墨城迁现址后,又有一条淮涉河流经,淮涉河的一条支流,名字为墨水河。即墨古城以县衙为中心,方圆大约4平方公里,城墙2000米长,高9.1米,厚6.6米,明万历年间重修,后来逐渐破败,即墨古城辉煌不再。2010年开始,即墨决定在原址重建。
据《即墨县志》记载,即墨境内仅各种牌坊就有113座,至清末民初,仍存在31座,多为功德坊。
了解即墨古城,首先要认识即墨古城的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讲述一个古老而漫长的故事。
2016年重建19座牌坊。
即墨古城东西中轴线有10座牌坊
从【即墨大夫】坊-西门到【齐王田横】坊-东门的中轴线上,共10座。其中,东西主街中轴线上有8座,从西到东依次是:【亚魁】坊、【总督三边】坊、【父子御史】坊、【恩宠宪臣】坊、【四世一品】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琅琊王氏祖脉】坊。
★【即墨大夫】坊-西门
为即墨三位大夫立。
“三家分晋”不久,齐国又出现“田氏代姜”。秦始县治,汉为王都,隋代重置,人杰辈出。崇刚直不阿之宏德,首贤即墨大夫。
三位大夫的姓名都失传。春秋战国时,田姓是即墨贵族,当时的官员基本上是世袭制,所以有人认为即墨三大夫都姓田。
第一位即墨大夫因刚正务实,名叫田种首。政绩卓著被齐威王封为“万家”(一万家的土地内的租税为俸禄);第二位即墨大夫在抵抗燕军侵略时,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第三位即墨大夫劝齐王不要向秦国投降,宁死不当亡国奴。
牌坊边门是“海水江涯”浮雕;中门为团龙浮雕;故事浮雕中,讲的是齐威王封即墨大夫万家;故事浮雕左,齐王把欺上瞒下说即墨大夫坏话的阿地大夫及其狐朋狗友用水煮了;故事浮雕右,为即墨大夫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边楼上的“和合二仙”寓意家庭和合美满,“麻姑献寿”浮雕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富贵。
【越调·小桃红】
古城之即墨大夫坊
我亦如大夫,墨河清浅种缃荷,桑田万亩炊烟和,干完活醪酒三杯可偷乐。燕国已挥戈,学田单屠狼血染家山卧。齐王末降刘季,千秋明月,怎一个气节了得也么哥。
★【亚魁】坊-东西主街上的西一
为明代乡试亚魁蓝田立,建于1492年。
蓝田幼能诗赋,才名远闻,“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讲的就是蓝田的才华出众。明弘治五年乡试高中亚魁(亚魁,乡试第六名。明、清时的乡试相当于现在的全省高考,3年考一次,不分文理)。
亚魁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青白石材质。其正题额“亚魁”系集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字帖阳刻而成;副题额“明弘治壬子科乡试举人蓝田”,由即墨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尹杜快题。
牌坊抱鼓石上的浮雕内为牡丹、外为草龙图案;花板上蝙蝠、寿桃,寓意幸福、长寿;喜鹊、梅花浮雕为喜鹊登梅,好事连连,因“梅占百花魁”,寓意蓝田的“亚魁”。
【双调·折桂令】
即墨古城之亚魁坊怀古
今科儒流雅聚欢吟,气吐虹霓,喜溢身心。无限春光,几番烟景,月桂风侵。
我言即墨蓝田画锦,亚魁高处登临。金榜升沉,少年已得君恩,从此宦海深深。
★【总督三边】坊-东西主街上的西二
为明代兵部右侍郎黄嘉善立。
黄嘉善,出生于即墨城,字惟尚,号梓山。明朝万历年间进士,任都察院右都御使兼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时(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重镇),指挥过有名的“三边大捷”。
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黄嘉善升任山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左卫兵备。一次鞑靼首领集万骑,潜其寨下,窥探虚实,伺机入掠。黄嘉善侦知,命副将持酒食前去,曰:“闻大军远道而来,特备酒肉犒赏。”敌人惊知有备,酒食后散去,从此不敢轻易进犯。后黄嘉善升陕西布政司参政,仍任大同云中兵备。戍边二十年,为捍卫北部边疆作出贡献。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即墨古城之总督三边坊
崂山石门西麓妖,墨邑东风笑。溪生济世豪,书院安邦道。(带)心远富文韬,地阔信牛刀。胡马三边啸,王师千里鏖。逃逃,血染关山凹;瞧瞧,捷传射大雕。
★【父子御史】坊-东西主街上的西三
为明代蓝章、蓝田父子立。
蓝章,陕西巡抚。明代称临时派遣到地方巡视和监督地方民政、军政的大臣。
蓝田,陕西巡按。到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任务为考核吏治、审理大案要案,职权颇重。
蓝章、蓝田父子二人都做过御史。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宁。
蓝章,字文绣,成化甲辰进士,历官南京刑部右侍郎,官至正二品,为蓝氏家族仕宦最高者。归后自号“大劳翁”,寄情山水,并建华阳书院,专事对子弟的培育。
蓝田,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章之长子。蓝田自幼聪慧,六岁时能日诵千言,并善诗对。16岁中举(亚魁)。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进士。曾七次上疏,历数恶吏罪状,因而声震一时。
【双调·雁儿落带清江引】
即墨古城之父子御史坊
东崖书院玄,北阁诗家善。兴门进士贤,盛德名邦恋。(带)南京一抚宽大传,博厚西巡绚。河南一按蝉,民得安居愿,北泉耿直因父勉。
★【恩宠宪臣】坊-东西主街上的西四
为明代留村成都府通判周被立。
始建于明崇祯初年(1628至1635年之间)。
周被,大留村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岁贡生。历任直隶蓟州同知、广西布政司、成都府通判。
恩宠宪臣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青白石材质。其正题额“恩宠宪臣”系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碑帖阴刻而成;副题额“成都府通判诰赠忠贤大夫周被”由即墨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岩题。中梁、边梁的浮雕为卷草纹饰;抱鼓石上的浮雕为梅花、喜鹊、牡丹。
【正宫·叨叨令】
即墨古城之恩宠宪臣坊
西来山尽同知奋,春回花好相扶振。广西布政司灵韵,胸中许国甘忠信。通判也么哥,忠贤大夫也么哥,还教五子成才俊。
★【四世一品】坊-东西主街上的西五
为明代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黄嘉善及其曾祖父黄昭、祖父黄正、父黄作圣立。
1618年,朝廷任命黄嘉善为兵部尚书。1620年,朝廷追封黄嘉善父亲、爷爷、老爷爷三代都为一品,因此立“四世一品”坊。
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1958年拆除。
四世一品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青白石材质。正题额“四世一品”由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手书,据老照片复制阴刻;副题额为“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曾祖黄昭祖黄正父黄作圣加授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黄嘉善”;右侧花板为:“天启元年夏五月吉旦”“莱州府知府林铭为”“同知鲍孟英”“通判郭显业”“推官薛国观”“经历汪麟英”“照磨虞良政”;左侧花板为:“即墨县知县张继孟”“县丞罗良壁”“主簿孙守礼”“典史卫明柱”“儒学教谕赵迪德”“训导崔若岱”“吴自治”。副题额暨花板上的文字由即墨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岩题。中梁、边梁上的浮雕按老照片纹饰制作,为卷草吉祥纹,寓意祥瑞云集、生机无限;抱鼓石上的菊花浮雕寓意高洁优雅,莲花浮雕寓意“一品清廉”。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即墨古城之四世一品坊
战三边、撒豆成军,佑千村、百年雄郡。四世得皇封、德馨一品,代代知家史、笔耕诗润。(带)鼓声激荡柳腔闻,故事翻新。花香正挽老年人,情怀酝,细数善之珍。【幺】崂山问道天门阵,笔飞章、尽解迷津。墨水芬,京师运,时光穿越,兵部尚书巡。
★【世步青云】坊-东西主街上的西六
为明代杨良臣、杨盐父子立。
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即墨城遭降清的明叛将孔有德部围困,守城兵民将靠近城墙的牌坊椎为碎石,充当炮击之用,世步青云坊遂被毁。
杨良臣,山东即墨人,初授安徽太平县令,后提拔为太原府通判。杨良臣重孝道,讲义气。杨盐,杨良臣第三子,为官清正耿直。
世步青云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鲁灰花岗岩材质。其正题额“世步青云”系集明代状元杨慎字帖经阴阳刻而成;副题额“敕授太原通判杨良臣暨敕授文林郎南直隶沛县知县杨盐”,由即墨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尹杜快题。中门底梁、边门花板上的浮雕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边门底梁为玉兰浮雕;抱鼓石上的吉祥花纹浮雕寓意和谐祥瑞。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即墨古城之世步青云坊
孝当先、墨邑仍红,义谁能、太原犹咏。奖金分、济贫向众,诗书播、满眸成栋。(带)百花园忆昔时雄,榜样无穷。五槐阁品那年翁,吟雏凤,单骑抚匪攻。【幺】上官不媚王孙冻,数风流、尽在光宗。正壮怀,皆清梦,沧桑千幻,天下又新封。
★【湖广总督】坊-东西主街上的西七
为清代湖广总督郭琇新立。
在即墨一带,提起明清时期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几乎妇孺皆知。其中的“周黄蓝杨”四大家,兴盛时期在即墨城内外立过不少的功名牌坊。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郭氏的代表人物郭琇一直没有立牌坊。复建的即墨古城为了让后人记住封疆大吏郭琇,为他新立了“湖广总督坊”。
湖广总督坊为三间四柱三楼式,白麻花岗岩材质。其正题额“湖广总督”“铁面御史”系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碑帖经阴阳刻而成;副题额“诰授左都御史知经筵事湖广总督郭琇”由即墨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斗进题。中门、边门底梁的浮雕图案为莲花卷草纹;边门花板上的浮雕为中国传统纹饰蝙蝠、团花图案;抱鼓石上为圆轮浮雕。
【仙吕·那吒令带鹊踏枝带寄生草】
即墨古城之湖广总督坊
六月汛情,大雨倾盆烟景;倾盆烟景,郭家门楼俊英;门楼俊英,七品县令做护兵。产房生小玉婴,清音起,贺喜声声。(带)谁谁自新铭,郭琇洗堂迎。汤斌训勉如沐黄钟,吴江德法吏治分明。最羡慕水乡丝、桑蚕引领,也爱那运河通、今又欣荣。(带)明珠宴,郭琇名。犹记弹劾剑影刀光映;难忘孤忠人语龙门敬;不忘诸贤鹏翼鸾台证。君不见古城新立一牌坊,君不见故居深处谁幽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