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公益

前一版 2024年09月19日

区委宣讲团到段泊岚镇和蓝村街道宣讲 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连日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区委宣讲团分别走进段泊岚镇、蓝村街道,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励党员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奋勇争先,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农业农村工作就是要坚持不懈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牢牢把握农村政策法律底线红线,在坚持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折不扣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持续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孝官表示。
  王孝官到段泊岚镇作宣讲报告,紧密结合即墨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从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农”重点等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
  “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首先要加强学习,深入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其次,应积极投身于段泊岚镇发展实践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为段泊岚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段泊岚镇团委负责人江钰说。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要体现在思想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宣讲结束后,王孝官来到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与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农户面对面交流,并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工作中,要立足实际,优化农业机械服务规划布局,不断推广智慧农业、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为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贡献力量。”青岛浩硕农机合作社技术经理刘元浩说。
  区委宣讲团成员、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晓磊到蓝村街道作宣讲报告,重点从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成果、全面准确理解《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等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深入阐释。吴晓磊说:“《决定》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决定》还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与会人员表示,宣讲报告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广征博引的案例分析,更有实践层面的对策思考,为深入、完整、系统地领会全会精神,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为全面开创国际陆港和蓝村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具体的实践指引。
  “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干部,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找准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结合点,依托全区基层党建‘提标创优年’活动,全面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同时做好特色自选动作,推动陆港蓝村青年干部培育‘薪火蓝城’工程,规范运转、发挥实效,为陆港蓝村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蓝村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孙志超表示。
  “作为一名村党委书记,我将时刻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团结和带领壮武村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培育和壮大壮武村强村共富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蓝村街道壮武村党委书记王德生说。
(融媒记者)
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   昨日上午,“翰墨颂民主 丹青绘新篇”——青岛市即墨区人大常委会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即墨古城美术馆开展,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宝善,副主任刘伟、王将德、王豪先、江黎明到场观展。
  本次展览由即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即墨区文学艺术联合会共同主办,共展出125幅书画作品。展览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全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依托书画艺术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区的光辉历程,以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大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览9月18日开展,持续到9月27日,市民可以免费入场观展。
             (韩伟绩)
自助服务“一站”办妥 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我来打印证件照,工作人员告诉我使用自助服务终端就可以办理,比起以前需要排队等待来说,真的太方便、太省事了。”近日,在通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自助打印机前,刚拿到营业执照的辉科轩商贸店的姜辉忍不住感慨。
  推进政务服务自助办是即墨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即墨区着眼群众切身小事,持续推进自助服务提档升级,扩展自助服务覆盖范围,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查询、缴费、打印等常态业务。
  “效率高,省时省力,不用到窗口排队了。”近日,市民刘仲凯在金口镇便民服务中心仅用5分钟便打印好了社保参保证明。而在通济便民服务中心,即墨区鑫静和瑜伽店的江菊艳同样因便捷的效率为自助服务点赞,她利用午休时间在自助机上完成了营业执照打印。
  “为提升自助办理的成效,我们动态梳理自助服务机上线的不同领域高频办理事项,跨领域、跨系统、跨部门的75项便民业务和900余项审批申报业务实现‘一机通办’。”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协调一科负责人胡云展介绍,“企业或市民只需通过个人身份认证、帮办人员现场指导,就可以自助办理各类事项。”
  据了解,自2020年起,即墨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自助办攻坚行动,分两批推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备综合自助服务终端,现已实现17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为满足群众非工作时间的办事需求,即墨区还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通济、环秀、潮海、龙泉、移风等10多个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群众可依据个人时间安排随时打印相关信息凭证。此外,还加强政银合作,借助银行服务网点将政务服务端口前移,企业群众走进银行网点,即可完成事项办理,目前已在全区67个银行网点布设自助服务终端。
(王云瑶)
我区组织2024年度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公开选岗   近日,我区组织2024年度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公开选岗,90余名退役士兵顺利完成选岗。选岗开始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选岗流程进行详细介绍,选岗全过程录音录像,确保“阳光安置”政策落到实处。整个过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监委派人员参加,会同退役军人代表全程监督。参加选岗的退役士兵纷纷表示,要不断学习提高,加速转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宫成龙)
当好居民群众的“勤务兵” ——记青岛市人大代表、即墨区潮海街道古城社区党委书记吴经岳   在即墨古城社区,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衣着朴素、步履匆匆,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面对群众永远笑容满面,耐心周到,努力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神圣承诺,心系群众冷暖,情牵民生疾苦,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为居民排忧解难上。他就是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潮海街道古城社区党委书记吴经岳。
  
  重任在肩,用诚心敲开群众心门

  营流路片区改造是即墨区城市更新三大重点项目之一,不仅关系到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实际的生活幸福感。但如何让片区居民都能真心实意地认可这项民生工程,却让吴经岳犯了难。
  “营流路片区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有的老人在这里居住了一辈子舍不得搬走,有的困难家庭在物质方面还有更多要求,还有的业主早已移居国外对国内政策不了解吃不透……”,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吴经岳制定了一份特殊的“日程表”。他先是采取分组入户的方式,和居民们面对面拉家常、聊心声,普及这次拆迁能够带来的实惠和方便,让大部分居民自发拥护这项改造工程;随后,他又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策略,对剩余的十几户家庭进行挨家挨户的走访,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古城样貌,为困难家庭积极争取最高补助,和远在国外、时差好几个小时的业主半夜通电话做思想工作……
  一个多月下来,吴经岳脸晒黑了,嗓子哑了,但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却更近了。最终,这些家庭全都顺利签约,而吴经岳所在社区的签约率也在短短几个月内达到100%,甚至有几位老人在签约的时候,非要他在现场才放心,说特别信任人民的代表。

  根植社区,用行动破解物业难题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信任、一份荣誉,更是一个职务、一份责任,只有把本职工作和人大代表工作与时俱进结合起来,‘接地气’才能成为‘有底气’的人大代表,也才能更好地替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做好事。”这是吴经岳经常用来自勉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工作中一直践行的誓言。
  古城安置区回迁八年多了,很多物业问题成为群众的心结,今天老孙家下水道堵了,明天老李家管道破损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有些居民情绪激动,甚至出言不逊,吴经岳都能换位思考,耐心细致地做出解释,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去年年底,针对古城社区不少房屋漏水的现象,吴经岳整日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到现场查验情况,到居民家中实地了解问题,并将自己的调研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分别上报给所属街道和区人大。在多方努力下,不到半个月,便争取到了五百万元资金用于维修漏水房屋,在今年雨季,整个社区屋顶漏水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直面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做到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吴经岳积极响应区人大号召,在古城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这成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的又一个主阵地。今年五月份,有群众向联络站反映,古城蓝鳌路部分古力盖凹陷脱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排污水,吴经岳立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集中研判,将情况及时向所属街道人大反映,争取相关部门帮助,仅用了两天时间,便解决了这个困扰居民三个月之久的麻烦,得到业主的普遍认可。

  心系桑梓,用温情焐暖居民身心

  桑梓情浓,代表情深,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吴经岳在服务好社区居民上下足了功夫。
  “做好社区工作,抓住‘一老一小’民生工程是关键。”针对古城社区老年人口多、老龄化严重的现象,他整合各方资源,建起街道第一家助老食堂,解决了不少老人的吃饭问题;他还组建了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为社区内的“三无”、特困、空巢、孤寡老人开展上门服务,每半月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理发、护理等服务,许多老人直呼社区给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同时,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吴经岳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化活动,柳腔、京剧等传统文化表演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弘扬了“爱老、敬老、为老”的社会新风尚。
  针对社区内“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无处可去的难题,吴经岳在古城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办起了社区托管中心,打造“放学归来”品牌,为孩子们免费提供全天候的作业辅导、围棋班、周末读书会等活动,填补了辖区小学生放学后管理的“真空点”,切实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照顾好‘一老一小’两头,就能带动其他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如今,仅社区志愿者就达150多名,他们踊跃参加疫情防控、交通劝导、环保服务等志愿活动,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吴经岳说。
  如今,吴经岳仍然坚守在平凡的社区岗位发光发热,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用踏实的脚步诠释了一名社区党委书记、一名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本色。
  图为吴经岳到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资料图)。 (刘小希)
灵山:葡萄“串”起甜蜜致富路   初秋时节,正是葡萄成熟采摘的季节。灵山街道灵泉葡萄园种植基地里,葡萄满架,硕果累累,一串串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藤,不仅传递着丰收的喜悦,也拓宽了村民增收路,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果农富的甜蜜画卷正悄然展开。
  “8月10日葡萄园正式开园,一部分采摘,另一部分销往青岛周边地区。游客都是提前预约采摘,今年一开春就有预约的,持续不断。”灵泉葡萄园负责人胡伟基告诉记者,自八月份葡萄进入成熟期开始,预约采摘和订单持续不断。
  目前,灵泉葡萄园种植了10多个国内外优良品种,为提升葡萄品质,该园采用人工除草、套防虫袋等种植方式,种植的葡萄不仅个大皮薄味道好,糖度还达到20度以上。
  胡伟基说:“我们施有机肥,不打除草剂,人工除草,葡萄很小的时候,就套上袋子防病虫害,主要有夏黑、巨峰、金手指、玫瑰香、巨玫瑰等品种,近期陆续成熟,还有几个晚熟品种,采摘能一直持续到11月份。”
  优良品种加上科学管理,灵泉葡萄园种植的葡萄一成熟上市,就以独特的口感和过硬的品质赢得市场青睐,也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品尝,体验采摘乐趣。
  “每年一到葡萄成熟季节,我就带着家人和朋友前来采摘,这里葡萄种类很多,各有特色,有水分多的,有比较脆的,还有甜度高的,口感都很好。”游客管先生说。
  葡萄产业不仅为胡伟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周边群众搭建起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平台。每年管护期和采摘高峰期胡伟基都会聘请周边群众来工作,小葡萄串起大家的甜蜜致富路。
  “我在这里干了10年,家就在附近,平时就帮忙剪枝修条,活也不累。葡萄园平时有15、16个工人,忙的时候有40多个,一天8个小时,对我们来说挺好的,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工人王荣宗说。
  近年来,灵山街道立足实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种植葡萄、蓝莓等水果,激活利用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并与旅游采摘相融合,进一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韩伟绩 解菲)
图片新闻   通济街道保利堂颂小区组织举办以“月过山海 万家灯和”为主题的中秋晚会,歌唱、舞蹈、朗诵等不同形式的节目,表达了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憧憬。(吴一丹)
坚持守正创新 传承国医精粹 我区聚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是目前中医药方面唯一的国家级荣誉称号,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县域整体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卫生健康局按照国家和省市区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获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家组高度评价。

  聚力机制保障,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支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青岛市即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政策依据。
  强化部门协调。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深化编制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支持政策措施文件。2019年挂牌成立即墨区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成立中医药事业发展科,配备中医专职人员,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强化行政管理。依托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中医药行政管理科室,构建中医药管理新体系。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蓝盾行动”等中医药服务整治行动,查处、整顿违规乱象11起,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开展传染病中医药防治讲座80余场次,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增强了群众服用中药预防的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聚力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优结构强龙头。围绕区中医医院“医疗高地”建设,主动“走上去”积极争取青岛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区中医医院被确定为青岛市区域中医医疗副中心建设单位。目前,区中医医院已建设3个重点中医专科、新增3个中药制剂、“五个全科化”全面实施,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满意度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抓枢纽夯基础。筑牢镇级中医药服务根基,打造15分钟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圈。贯彻落实中医药强市建设要求,积极争取市级资金300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区3家卫生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特色卫生院,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煎药室,配备10类以上中医诊疗设备。每年组织40名中医医师参与下基层支医活动,组织成立25支区级中医专家基层巡诊团队,满足居民中医药就医需求,实现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
  兜网底保服务。兜牢村级中医药服务网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配备了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重点人群实施2种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确保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区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建立中医阁,22家村卫生室被评为省级、市级中医药特色卫生室。

  聚力引才育才,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建立多元中医药人才引进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相继成立“连方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周霞名中医工作室”“管中安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及学科建设作用;实施“聚即行动”人才兴医工程和“人才强基”计划,近三年引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10名,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其中,研究生46名、本科生54名、中医类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达到29.52%;
  建立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机制。申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六级师承 三经支撑”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培育国家级各类中医药人才3名,省级各类中医药人才17名,青岛市各类中医药人才20名。遴选10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以“三经(经典、经方、经验)”作为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累计带徒16名,加强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一根针”“一把草”中医药优势特色,针对普通人群、老年人、儿童、妇女,组织基层医疗机构遴选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培训推广,连续两年开班四期,培训临床类医师和乡村医生565人;依托区中医医院西医学中医培训基地,侧重培育“西医学习中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770人,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医药服务人才全覆盖。

  聚力文化传承,谋划中医药发展蓝图

  扩展中医药文化媒体宣传。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区网信中心所属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打造中医药文化多媒体、全链条、全网络传播平台,全区居民知中医药、信中医药、用中医药、爱中医药的氛围日益浓厚,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到92%。
  建设中医药文化知识视角。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播平台建设,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健康基地先后获得“青岛市市级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和“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免费向居民开放,每年迎接参观人员达万余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16个,通过展板、实物、模型、LED屏等,帮助居民经常性接触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通过“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医药科普大讲堂、中医义诊、全民推广八段锦等活动92场次,参加人员5000余人次。开展“中医药伴我成长”行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开设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全民中医药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5%。
  图为医生正在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 (吕晓朋)
社区“中医夜市”   近日,普东卫生院在福海乐居小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夜市”,展现了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吸引众多居民前来体验。
  在鼻炎治疗区,居民们在鼻腔镜前排队等待体验;在中药饮品区,医院精心熬制的“小吊梨汤”清燥润肺;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近视的核桃灸体验区也备受青睐;小儿推拿、中医妇科、糖尿病及高血压咨询、慢阻肺、公共卫生等多样服务区域同样热闹非凡。医生们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的各种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并赠送紫草膏,让群众体验中医药理疗魅力。
  通过“中医夜市”活动,丰富延伸了中医服务,探索更多的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简单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冯思敏 胡亚霖)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