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副刊

下一版 2024年07月30日

94人获评“青岛工匠”,17家企业获评全员创新企业,33家创新工作室获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4项创新工作法获评青岛市级创新成果—— 即墨:培育大国工匠 澎湃高质量发展动能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一座城市对工匠精神的崇敬,能够激励更多劳动者厚植技能、发挥力量,以饱满的热情建功新时代。
  在日前召开的庆祝2024“青岛工匠日”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上,通报表扬了在青岛市总工会“一匠五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即墨区获奖职工、获奖集体,并揭牌成立“即墨纺织服装工匠学院”,即墨区总工会与即发集团签订即墨纺织服装工匠学院共建合作协议。
  2024年青岛市总工会“一匠五创”评选,即墨区获奖名单格外亮眼。青岛即热集团有限公司运行值长董建民、区供电公司龙山供电所副所长姜鹏、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东区浅海实验平台项目项目经理古浴获评“青岛工匠”;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发制品艺术总监兰孝建、即墨区鸟笼雕刻工艺师吴洪柏获评“青岛手造工匠”;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获评“青岛市全员创新企业”;青岛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降本项目组获评“青岛市创新型班组”;中节能(即墨)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职工陈铁山获评“青岛市职工创新能手”;青岛华涛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李保儒的创新成果《一种滚筒式高效柴油机油气分离器》获得青岛市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区农业农村局王志葵的创新成果《农牧有机废弃物可移动式生物多效堆肥资源化利用技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贺鹏飞的创新成果《基于汽车制造车间的全业务域数智化管理平台》、区供电公司匡伟伟的创新成果《基于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技术的高压设备运行状态数字化监测、分析、预警系统》获得青岛市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
  自2023年起,每年7月26日被设立为“青岛工匠日”。为进一步增强工匠群体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即墨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技能人才建设的决策部署,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工作总体布局,扎实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为重点,搭建有利于劳模工匠创新创业的工作平台。“获得青岛工匠,让我充分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产业工人的重视与认可,我将继续带动影响周边的人,一起把即墨的供电事业做的更好。”“青岛工匠”姜鹏表示。
  中国纺织大工匠、即发集团高级工程师王健认为:“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保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加大创新步伐,努力把无水染色技术做精做实,把无水染色事业做优做强。”
  近年来,区总工会牵头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劳动铸魂、部门联动、竞赛激励等“六项机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联进的工作格局,凝聚广大职工投身即墨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政策、经费、服务、激励”等多元激励机制。区总工会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区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特别是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主动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将竞赛具体到产业链、行业、赛道、工种等。通过举办竞赛,激励职工创新创效,扎实做好工匠等先进典型培育。目前,全区94人获评工匠,17家企业获评全员创新企业,33家创新工作室获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4项创新工作法获评创新成果。
  山东省总工会对即墨区总工会成立纺织服装工匠学院、用心用力推进产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据即墨区总工会党组成员韩吉明介绍,该学院将打造集工匠精神文化研究、工匠型人才培养提升和“工匠之城”建设研究为一体的重要阵地,全面提升我区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职工的职业精神、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精湛、本领高超的工匠型人才,打造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即墨区总工会将以庆祝“青岛工匠日”为契机,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让更多技能人才奔涌而出,让“匠心即墨”生生不息,让“青岛创造”熠熠生辉。
  图为全国纺织大工匠姜正涛(右)和同事在机台上交流纬编工艺技术。
(刘仁鹏 管璇 黄兰兰 范宝琛)
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昨日下午,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及有关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以及省、市、区委常委会会议精神。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宝善主持会议并讲话,王宝善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突出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全会关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有关论述,真正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把牢正确政治方向;要突出提质增效,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项目引进建设、信访积案化解等区委重点工作,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更强担当服务中心大局;要突出人民至上,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人大工作基础性工程,将代表作用发挥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以更大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伟、闫丕云、王将德、王豪先、江黎明分别参加和列席会议。
(周靖)
我区聚力推动“一码通城”   作为山东数字强省建设的成果之一,“鲁通码”是以“爱山东”App为载体,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民办事的落地应用。“鲁通码”通过将多个码融合成一个码,用政府的“证照库”替代群众手中的“档案袋”,解决不同场景下二维码种类繁多、重复亮码等问题,实现免证办事、一码通行。
  通过对“鲁通码”的推广应用,我区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一码通城”场景落地。市民通过手机“爱山东”APP或微信、支付宝“爱山东”小程序出示“鲁通码”,即可实现政务办事、交通出行、医疗健康、酒店入住、门禁通行等多场景应用。在政务办事方面,“鲁通码”支持群众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扫码取号和亮码办事,通过“鲁通码”即可进行证照授权,政务服务平台将自动获取电子证照,免交实体证件。在交通出行方面,“鲁通码”已实现公交码、地铁码融合应用,全区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均实现亮一个“码”乘车,另外,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每天21:00到次日凌晨4:00,乘客使用“爱山东”APP亮“鲁通码”,可一元钱不限次数乘坐全市公交、地铁。在医疗健康方面,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亮“码”挂号、就诊、取药、查询电子档案等功能。在酒店入住方面,“鲁通码”打通公安微警务、旅游业安全管理等平台系统,亮码扫一扫,即可实现酒店免证入住。在门禁通行方面,区人民法院、科创中心等机关办公场所、鹤山等景区及部分住宅小区,已实现“鲁通码”通行。
(宋丙科 张国顺)
即墨2024年上半年GDP增长6.2%   根据区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上半年即墨区生产总值813.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83.1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392.06亿元,增长5.7%。 (姚淑静)
金口镇: “五彩”小土豆拓宽村民致富路   在金口镇东营里村,除了种植传统的黄土豆,还新增红土豆、黑土豆等“五彩”土豆,不仅卖相好、口感佳,而且营养价值高,走俏市场,成为种植户增收的新途径。
  最近,金口镇东营里村的上百亩彩色土豆开启收获季,黄土地里结出“彩色果”,这对于种了几十年土豆的东营里村村民来说,可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
  “这确实是个新鲜事,我咬了一口,这个土豆吃起来很脆,水分含量很高,就跟吃萝卜、苹果、梨一样的口感。”金口镇东营里村村民刘泽成说,种植十多年土豆,第一次看见五彩土豆,他忍不住品尝了一下,感觉确实不错。
  据了解,东营里村是远近闻名的土豆专业种植村,有着60多年的土豆种植历史,全村85%的村民都从事土豆种植。种植普通土豆虽说产量高,但价格却卖不上去,往年一到收获季,村民就为土豆的销路犯愁。2022年,村庄党支部书记王作臣从内蒙古引进了两个土豆新品种红玫瑰和黑金刚,依托合作社进行小规模试种。
  金口镇东营里村党支部书记王作臣说:“第一年引进这两个品种的时候,结果刨出来拿到市场上去卖,老百姓不认,一些大的酒店也送不进去,很为难。”
  市场的这盆冷水并没有浇灭王作臣的热情,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先后联系对接酒店商超和电商平台,慢慢地新品种的土豆凭借着脆甜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成功打开市场。今年,彩色土豆又迎来了丰收,虽说价格是普通土豆的近十倍,却还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今年市场上能卖到15元一斤,普通土豆就是1.5元一斤,并且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会根据订单发货。”王作臣说,尝到了甜头,东营里村村民纷纷跟着种植。
  金口镇东营里村村民刘泽涛说:“去年尝试种两亩新品种,效益不错。今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种植近五亩‘五彩’土豆,种下去根本不用发愁销路,合作社除了帮助我们引进土豆种,还帮着我们统一销售。有了合作社的助力,我们村民种植热情高涨,也更有信心了。”
  尝到种植“五彩”土豆的甜头,当地村民纷纷开始种植红玫瑰和黑金刚。眼下,东营里村的土豆专业合作社已经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庄,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200多万元。
  “今年种了150余亩,红的、黑的都有,明年想扩大到300亩,加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带动咱村民增收致富,把特色土豆经营好,把规模继续再扩大,继续引进一些好品种,让老百姓从中受益更大。”王作臣说。
  (王海磊 迟铭睿)
我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   近日,山东省饲料兽药质量检验中心在我区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省饲药中心承担本次监测计划的采样、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检测和结果上报工作,样品从我区部分养鸡场抽取。实行定点监测和风险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将我区3家“省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养殖场”作为长期定点监测场;选取5家蛋鸡场作为风险监测场,定点监测60批,分离大肠杆菌、肠球菌等细菌450株;风险监测100批,分离大肠杆菌、肠球菌等细菌300株;监测大肠杆菌等16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抗菌药的耐药性。
  作为青岛市唯一获评省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先进县称号的地区,我区通过坚持高位推进、强化宣传培训以及开展精准选点示范等措施,积极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整治兽药残留超标,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提升区域健康养殖和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 (方杰)
助力乡村振兴 点亮智慧之光   日前,青岛春泥诗社即墨分社开展“携手永硕智慧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点亮智慧之光”采风活动,邀请诗人们走进山东永硕智慧新能源公司,实地采风考察。
  “此次活动主要是用诗歌的方式礼赞发展,讴歌亮点,文化赋能,传播好声音。”春泥诗社即墨分社社长邵顺利介绍,春泥诗社即墨分社是我区新增的一支文学创作生力军,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通过采风、诗会、沙龙、展览、文创等形式,发现发展之美,歌颂时代变迁,为即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永硕智慧新能源公司是一家势头强劲的科技型企业,山东省智慧新能源行业标兵企业,致力于创新企业用电的智能运维服务及综合能源管理。该企业创建智慧用电维运平台,2023年,为服务企业节减能耗3000万元。诗人们通过所见所感创作了数篇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该企业的赞美之情。 (宫传礼)
以书为伴 “悦”享夏日   近日,在青岛市即墨区书城内,许多学生在此阅读书籍,在浓浓书香中开启充实且快乐的假期。进入暑假,即墨区书城成为孩子们避暑纳凉、感受书香的好地方。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知识海洋,体会阅读的快乐,在浓浓书香中度过清凉假期。即墨区书城每天都会迎来众多小读者,他们以书为伴,增长知识,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据了解,前来阅读的多数是放暑假的学生,还有许多是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不少学生表示,假期比较空闲,正好来书店看书,给自己“充电”。记者看到,除了学生,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也在这里读书购书,书店一片浓厚的阅读氛围。
  自进入暑期以来,即墨区书城平均每天迎来200多名小读者。不少家长习惯了放假或周末让孩子到书店看书。“这里环境好,没有电子产品、游戏的干扰,家长放心。”市民王先生说道。据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书店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近两倍,书店每天一开门就有学生结伴而来,到晚上关门才走。
  “现在是暑假阅读高峰期,书店成了学生经常来的地方,现在主要是幼儿绘本和中小学生的教辅书销量最好。一楼摆放的是小学生的书籍,二楼基本是一些教辅材料,方便中学生查阅。”书城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学习辅导类读物和名著、科普、故事类图书比较受孩子们欢迎,销量也比平时大。
  市民李先生和孙子一起来到书城,爷孙俩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书籍。“一周带孙子来书店两到三次,她爸爸妈妈工作忙,都是我带孩子来学习,他去看喜欢的书,我就找本自己喜欢的书也看一看,主要是陪孙子。”李先生说。大学生刘宏说,来书城主要为了学习,书城环境好又安静,每天都来这里学习,学累了就看一些文学作品放松心情。
  在即墨书城看到,多名孩子和家长在书架前仔细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儿童阅读区,小朋友成了阅读主力军。十岁的李阳别看年龄小,但认真的劲头一点不比成年人差。“暑假了,爸爸妈妈还要上班工作,他们不放心我一人在家,就把我带到书城,让我在这里写作业,作业写累了还可以找几本书看。”初二学生王佳说道。
  学生纷纷表示,家里书太少了,利用暑假时间来看书,这样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里很凉快,又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是过暑假的好选择。
  市民张先生说,自己平日里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暑假期间,带着孩子来书店逛逛,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量,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幽幽的书香气息,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新华书店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读者来书店里“充电”过暑假。
  图为在即墨区书城内,读者在阅读图书。
(张涛)
图书推荐   书名:《长江这10年》
作者:李鲁平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图书简介:
  作家李鲁平通过大量的走访、采访,选取典型的人、事,用纪实文学的笔法,全面记述和梳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讲好长江故事,弘扬长江文化。
  书名:《那木斯莱之蓝:彰武70年科学治沙实录》
作者:林雪 冯博 王晶晶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辽宁彰武治沙精神的报告文学。图书以真挚的情感、翔实的资料,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辽宁彰武县沙漠生态改造的艰难历程,形象刻画了一代代彰武人在治沙中表现出的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体现了辽宁智慧对人类治沙史的贡献。
公益广告